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毋庸置疑,新课标的提出以及施行给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显然不能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丰富和完善,以此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本文将以我实际的从教经验为基础,谈一谈应该怎样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简单来说,有效教学就是有魅力的教学,主要是指教学过程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愉快的心理体验,并以此为基础吸引学生更加自主地去预习、探究、巩固以及拓展的教学过程。其核心内容是学生的发展与进步。要评价教学的有效性,其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有多少学生实现了有效学习,学生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学生是否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第二,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第三,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否是通过有效率、有效益、有魅力的方式取得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叙述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方式。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不难理解,无论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都是建立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过程以一种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教学《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这部分内容中“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程导入中创设了教学情境。首先,我拿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剪纸问学生:“同学们,剪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尤其是在一些节日或者庆祝活动中,很多家庭都会贴剪纸,大家现在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形状的剪纸呢?”学生听完之后马上开始回答,有的说“我知道一种双‘喜’字的剪纸”,还有学生说“我还见过一种柳叶形状的剪纸”……我继续问:“那大家在观察剪纸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很多图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说着,我拿起一张纸进行了对折,马上有学生说“对折之后纸左右两边的部分重合了”,我说:“很好,那大家现在再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图案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联系了起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作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且使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同时,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特别完善的思维,所以自主探究活动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此外,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以此发挥出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质量得到保障。
在《完美的图形——圆》这部分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圆形的面积公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首先,通过综合考量学生在学习基础、合作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实际表现,我将其分为了几个小组。然后,我让每个小组都剪出三个相同的简易圆形,并分别把这三个圆形平均分割为8份、16份、32份,之后,把这些等份重新拼接,觀察重新拼接之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接着,各个小组都根据我的提示动手进行了操作,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如果把圆分割成更多的等份,那么重新拼接之后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于是,我进一步给学生提出了问题:(1)这个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之间是否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联系?(2)若有,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理出哪些与圆形有关的知识?然后我让各个小组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学生发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实际上就是原来圆形的一半,而宽则对应圆形的半径,所以圆形的面积公式可以表示为圆形周长的二分之一乘以半径。最终,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对这一节的主要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
三、课堂游戏,巩固知识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更加长久,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忆。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复习。此外,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所以教师应适当增加复习过程的趣味性,其中,课堂游戏无疑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游戏,不但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可以寓教于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了解3的倍数具有哪些特征,并且使学生能够找出100以内3的倍数。在完成这一节的课堂教学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课堂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学生从1开始依次向后报数,在报数过程中,若遇到3的倍数就要说“过”,如果有学生说出了3的倍数,那么该学生就要被淘汰,游戏继续进行。当学生完成100以内的报数之后,为了增加游戏的难度,我会从还没有被淘汰的学生中随机点名,然后任意说出一个数字让学生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并且要在3秒钟之内回答上来,如果超时或者回答错误即被淘汰。在游戏中,学生要不断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这也使学生不断加深了对3的倍数的特征的记忆。最终,通过这个游戏,达到了十分有效的复习效果。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十分适用于小学数学的复习方法。
四、课后拓展,强化知识应用
在新课标深化实施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如何让学生理解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才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能将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应该及时进行课后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同时,由于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任务时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长方体表面积公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完成课堂教学之后,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练习任务:如果重新装修教室,并且要把地面、墙壁、屋顶全部进行装修,那么装修的总面积是多少?有学生提出:“教室是一个长方体,只要测量出教室的长、宽、高,再套用长方体表面积公式就可以了。”而有学生则提出了意见:“除了要计算出总面积之外,还需要再减去门窗的面积。”最终,这种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有效增强了学生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再如,《奥运奖牌——统计》这部分内容讲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我同样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与实际生活有关的课后任务:调查本班学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时长,并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将调查到的数据用扇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通过扇形统计图来分析本班学生的睡眠质量。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才能使教学有效性逐渐提升。
总之,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构建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具体方式,并不断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责任编辑 袁 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9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