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失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31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观察失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失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失眠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给予失眠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2组对痰热扰心型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汤治疗失眠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失眠;痰热扰心;失眠汤;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somnia decoction on insomnia caused by phlegm-heat disturbing.Methods:A total of 62 cases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8 in Heze city hospital with insomnia of phlegm heat disturbance heart-shaped reflux esophag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somnia decoction,the control group given alprazolam treatment,observe two groups of phlegm heat disturbance heart-shaped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insomnia.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somnia decoction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Key Words Insomnia; Phlegm and heat disturbing the heart; Insomnia soup;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中圖分类号:R256.23;R285.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2095-7130.2019.04.021
  失眠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节律变快,压力越来越大,失眠患者越来越多,它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扰乱患者正常的工作秩序。长期失眠容易导致脏器功能和免疫功能下降,伴随出现多种疾病。我国有研究证实,2017年20~60岁患有失眠症的比例达到30%,其中慢性失眠症占23%~45%[1]。慢性失眠症不仅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还造成患者情绪低落和注意力减退[2]。失眠中有一部分是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仅靠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效果欠佳,长期服用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越来越明显。现代治疗中,中医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起到很好的疗效,结合苗发启主任医师多年经验,总结出失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菏泽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的失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失眠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年龄30~60岁,平均年龄(40.14±3.25)岁;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5.32±1.73)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失眠诊断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和《失眠症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参照《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5]及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痰热扰心型的标准[6]。
  1.3 纳入标准 临床症状:不易寐,胸闷心烦,时有烧心反酸,胃脘部胀满不适,腹胀,嗳气,呕吐痰液,夜间咳嗽胸部不适,时有头重目眩,口苦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1.4 排除标准 有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代谢异常等影响药物吸收者,对药物过敏者,不配合实验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山东省平原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444)治疗,睡前服用0.4 mg。观察组给予失眠汤,药物组成:半夏10 g、竹茹10 g、枳实6 g、陈皮12 g、茯苓15 g、石菖蒲15 g、炙甘草6 g,水煎,每剂150 mL,每日1剂,早晚温服,2周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睡眠改善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睡眠正常或者睡眠时间>6 h,睡眠沉,醒后精力旺盛;2)显效:睡眠显著恢复,睡眠时间3~6 h,睡眠深度时间提升;3)有效:临床反应好转,睡眠时间上升,但是<3 h;4)无效:无任何好转。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非参数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83.8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PSQI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现代生活习惯的明显变化和现代社会压力的越来越大,失眠患者出现率越来越多,从而引发睡眠时间不足和精神萎靡不振等问题[7]。现代医学研究目前临床诊治该病主要是苯二氮艹卓类和非苯二氮艹卓类药物2类[8],现代临床研究有错综复杂的因素都能引起失眠的发生,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治疗时效果达不到我们理想效果,加上大部分失眠患者有抽烟酗酒、不良习惯的饮食等多种诱因,导致出现脾胃升降失常,脾胃不和。临床治疗时,单纯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有时临床上加上中药益气养血、镇静安神、醒脑开窍的治疗,有时给予针刺、推拿等治疗[9]。综合治疗可能达到理想结果。
  在古代中医对失眠描述有很多,失眠在《黄帝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如《素问·病能论》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景岳全书·不寐·论治》中指出:“无邪而不寐者,……宜以养营气为主治……即有微痰微火皆不必顾,只宜培养气血,血气复则诸症自退,若兼顾而杂治之,则十曝一寒,病必难愈,渐至元神俱竭而不可救者有矣”;“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医宗必读,不得卧》将失眠原因概括为“一曰气盛,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日水停,一日胃不和”5个方面。《医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灵枢·大惑论》中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说明阴阳失调是“目不瞑”的根本病因,《醫效秘传·不得眠》将病后失眠病机分析为“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心藏神,大汗后则阳气虚,故不眠。心主血,大下后则阴气弱,故不眠,热病邪热盛,神不精,故不眠。新瘥后,阴气未复,故不眠。若汗出鼻干而不得眠者,又为邪人表也”。中医临床常见3种常见病因:1)《类证治裁·不寐》曰:“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中指出情志所伤;2)《张氏医通·不得卧》云:“脉滑数有力不得卧者,中有宿滞痰火,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也”。中说明饮食不节脾胃受损;3)《景岳全书,不寐》所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说明人体正气不足引起,其中“胃不和则卧不安”充分说明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失眠,被认为是失眠的主要病机,需通过调节脾胃的方法治疗失眠,俗话说肺为生痰之源,脾为储痰之器,痰为病之源,所以去除痰源,为治病的关键。其病因和病机十分复杂,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调,辨证主要为虚实,其中临床痰热引起居多,实证多属痰热扰心、心神不宁,治疗当理气化痰,清热安神。结合我的老师多年经验,总结出失眠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反流性食管炎引起失眠,病机:阴阳失调,痰热扰心。治则:调和阴阳,清热安神。方药:半夏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药物,性辛温,有燥湿化痰安神的功效,竹茹有清热化痰安神的作用,枳实有破气消痰,与半夏合用有气顺痰随之消失,气滞得畅,陈皮有理气燥湿化痰,协助半夏祛痰,和枳实相配起到气机更加通畅,以预防病邪的产生,茯苓有健脾安神祛湿的功效以调和阴阳,有杜绝生痰的源头,还有安神之功效,根据《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思想,起到很好的治未病。炙甘草有补益脾胃,石菖蒲性辛开苦燥温通的作用,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的功效,调和各药的功效,此方在各药共同调和作用下,起到理气化痰,清热安神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经济实惠,复发率低,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使患者恢复的正常的生活,不影响患者工作,取到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彤,林海雄,金远林.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5):735-740.
  [2]李秀泉.右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神经递质、神经细胞因子及应激状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11):1-9.
  [3]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4]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睡眠疾病研究室.失眠症诊疗常规和质量控制标准[C].全国中医睡眠医学学术研讨会,2004.
  [5]中国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1):8-25.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华海燕,朱海军.针灸对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体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6,11(12):2767-2770.
  [8]潘胜珂,姚培芬,李华芳.原发性失眠症多导睡眠脑电图研究及相关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5):391-393.
  [9]吴秋玲,张晓雪,刘竺华,等.贾跃进老中医辨治失眠学术思想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4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