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帮助他们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老师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一些了有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04-0214-01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科目,所谓思维能力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在分析问題的时候做到有理有据,可以提高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立足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尤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而且要根据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1 精心的课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兴趣基础之上。学生具备浓厚的兴趣,可以对学习数学知识有强大的动力,由此才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1]。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在没有兴趣的基础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像是无水之源无土之木,根基不牢。当学生在兴趣低,主动意识较差的情况下,不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需要设计精心的课程导入环节,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如在学习“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向学生说明,自己可以通过学生说出的分数,很快地判断它是否为有限小数。此时学生的情绪会高涨,纷纷报出自己心中的分数,供老师判断。这样类型的课堂导入环节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此促进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久而久之,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散。
2 利用教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科目,而形象思维是小学生主要的思维特点。针对此种问题就需要老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的距离拉近。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教具直观化教学,教具应该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便于小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抽象性的问题。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利用7块小木头,为学生进行有关“7”的组成和分解教学,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自由组合分解,由此掌握基本的运算知识,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3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手脑得到全面发展,而较好的手脑协调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认识下,将其转化成理性的思维认识,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内容时,老师教学中如果还是机械性的将定理推导公式讲述给学生,再由学生死记硬背,将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制作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卡片,有的学生是依次测量不同的内角度数,将其相加。还有的学生是将三个角剪下来,进行拼接,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此种动手操作的教学模式,可以在锻炼学生手脑灵活性的基础上,发散学生思维,将试验性的数据与理论性的数据相结合,由此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为活跃,因此老师们需要利用该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数学性思维能力。教学活动中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诱导式的启发,设置相应的数学实践性活动,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由此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君.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2).
【作者简介】
古根(1988~),男,广东省河源市人,汉族,学历:本科,小学数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