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第一,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形成与发展,在这样教育理念下,反思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很多弊端。
1.语文教学缺失人文关怀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为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重视于语文知识、能力的培养,极力的追求训练的科学化,过度的培养语言的技能练习,使语文教学成为训练课。语文课程中丰富多彩的人文在大量的技能练习中被割裂了、被淡化了,最后语文课只能看见文字看不见人文,变得枯燥乏味,语文学习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2.语文教学脱离了生活实际
目前,语文教学中重教材、重教参、重教案的现象十分突出,由此语文学习缩小了整个课本世界,语文学习脱离了真实世界、真实生活。生活中蕴含的资源无法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语文学习视野狭小;生活中鲜活的语文问题情境也无法即时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时机,学生语文实践的时空十分狭窄。
3.语文教学忽视了个性体验
语文学习是无法替代的,是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以往经验、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同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4.語文教学缺少了综合实践
我们语文教学习惯了单项训练,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综合性锻炼。然而,语文素养不等于单项能力的简单总和。繁琐、复杂的单项训练肢解了活生生的教材内容,弱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听说读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结合,降低了语言的整体功能。
为改善上述弊端,我们针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研究课题,想在实践中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习得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第二,一切教学改革来自于年教学思想的改变,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思想走向语文教学实践呢?
1.走向智慧
语文是一门充满智慧、充满人文精神,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缺少了思想、缺少了个性、缺少人文。语文教学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知识探索。语文教学让学生记住知识,而忽略了让学生运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探究的培养,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
2.走向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但是现在的语文教学正在远离生活实际。长期以来,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枯燥,只有课本和考试,学习变得沉重,造成教学的单调、乏味,语文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
3.走向综合
我们的语文教学习惯于单项的文字语言训练,“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被人割裂,变成繁琐、复杂的、机械的语言训练。“听说读写”之间,“语言、形象、情感、思想”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削弱了语言的整体功能。
4.走向运用
语文是实践性的课程,语文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是语文运用能力,而过分不必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是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解轻运用、重分析轻感悟,语文教学犹如简单的“搬运”。
第三,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基于上述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我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相似论原理为依据,提出了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构想。
什么是组块?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Cnunking),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
语文组块教学是建立在语文学习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即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为主线,将零散的语文训练项目整合成综合的语文实践板块,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充分和谐的整体发展。
第四,“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我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了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总结了组块教学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课堂教学程序。
1.重组教学内容
组块教学打破一本教材的局限,引领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融合起来,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围绕语文核心知识,重组教学内容,形成动态的、即时的、开放的三个内容板块:
(1)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
核心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最常用、最具摄取性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等。教师要从已有的教材中提炼出这些核心知识,围绕某一个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从书籍中、生活中选择大量相关的语文学习材料,重新组织学习内容,以达到举三反一的目的。
(2)以学生生活问题为“内核”的内容板块
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中发现学生关心的焦点问题,选择学生面临的生活难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提出需要学习的语文材料,从而形成语文学习内容。
(3)以地方文化研究为“内核”的内容板块
引导学生联系当地社会文化,发现值得研究的语文学习内容,设计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校本语文课程。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以现有语文教材为蓝本,唱好“三步曲”,组编切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之“块”。
一是“减”:大多数课文内容学生自己能够读懂,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摈弃那种事无巨细、从头讲到尾的做法,运用减法思维,将每篇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
二是“联”:根据所要着力教学的“内核”,将社会生活中与之相联并适合学生需要的活生生的内容选编进来,从而在教学中以相同的内容丰富“内核”;以相似的内容区分“内核”;以相反的内容凸现“内核”。以此拓宽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
三是“整合”: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理清序列,形成一个具有聚合功能的教学“块”。
组块教学实践使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课堂重又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学得更主动、更自由、更有乐趣、更有成效;使我们感到了提高语文教师素质的紧迫性,具有丰厚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师是语文课堂具有人文魅力的决定因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0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