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小学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其改革自然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与其日后生活中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直接挂钩,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变直接影响到校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所以,如何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进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找寻最适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成为了我们每一个语文教育者需要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现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中的重要性做为问题切入点,给予一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方式方法,希望给予各位语文教学工作者一定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式方法
  一、当前小学语文创新现状
  早在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就已经明确规定: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应当把握教学要围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虽然当前我国小学语文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笔者在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中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第一,教学思想老旧,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应试教育模式,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更加偏重于学生得的一直成绩,教学的重点也更加偏重于传输给学生应试技巧,没有突出语文学科本应有的人文性、科学性,而教师在对于语文教学创新这一方面也没有太大的兴趣研究,还是更喜欢用传统的教材以及板书进行教学,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教学重难点记得更牢,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一些课本上的“死知识”,认为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高分,这与我们的教学要求背道而驰,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也逐渐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当前我国语文教学的模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学习,即老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全盘接受教师所讲内容,不加一点自己的主动思考,课后学习也仅仅是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没有主动学习语文的动力,试问,在这样被动的学习情绪下,有几个学生拥有高效的学习效率呢?况且,这样一味的被动学习,不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自主学习,还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思维能力的退化,长期以往,学生得不到思维的更近一步的发展。
  第三,课堂气氛沉闷,语文本来是一堂轻松自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一堂课程,可是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不充分,对教材的分析不够透彻,导致在课前无法充分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学生也在这云里雾里的教学环境下注意力逐渐分散,完全不知道这堂课的教学重难点,这就导致了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被浪费,进行了大量的无效劳动,这于教师,于学生,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同时这样沉闷的教学环境也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生听不懂教师所说,自然注意力也就不能放在课堂之上, 教师对于学生不听讲只能干着急,进行训话,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语文自信心降低,长期以往,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信任也会下降,自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方法若干
  (一)改变教学思想,增强教师创新精神
  俗话说,思维是行动的指南,所以要想创新发展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从更改教师思想开始,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应该意识到,语文学习不仅仅只有应试技巧,语文中的人文性也同样重要,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光要考虑到具体语文知识的运用,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洗涤自己的思想,升华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语文的才能发挥其本来的教书育人的作用的两不误,与此同时,将是也要意识到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根据语文教学发展趋势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不被教育界所抛弃,虽然教师不是教材的编写者,但是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并积极加以改进,这也不失为一种创新。
  (二)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者,这大大磨灭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热情,所以教师不妨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在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學习的热情基础上运用自主思维能力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先将班上同学分为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在课前先抛出与本课时有关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答案,然后在小组之前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想法,而后再有不会的问题由教师统一收集进行讲解, 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还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热情,更发展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要想让这个问题得到更进一步的解决,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对其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找寻到一条最适合、最高效、最简便的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静宜 . 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J]. 读与写 ,2018:1-2.
  [2] 杨凌.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9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