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本学业监测促教学行为优化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生学业监测工作的启动和开展可以促使学校建立基于实证数据的教学决策方式。为了实现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的目标,我校申报了苏州市教科办十三五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校本监测优化教学行为》,并成功立项。本文试从背景、实践、思考等几个方面梳理课题研究的收获,旨在为今后的再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规范流程 科学定义 跟进自己 跟进同伴 跟进学生
【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25-02
1.缘起——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从理想化的理念向实际过程的转化,而真正能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操作行为,再转入到细节性的精细化操作研究,这离不开学校层面从把握理念,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转化,从某一个方面为突破口进行改造。可以促使学校建立基于实证数据的教育决策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质量的评价和分析上;它可以促使教师摆脱对个人教育经验的依赖,更多的基于数据分析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可以促使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态度、学习品质,改进教学实践;可以促使学校全面看待教育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校是一所属古城区边缘的生源薄弱学校,随迁子女比例占到87.0%,学生流动性大,家庭教育缺失,成长环境差异悬殊,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多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基于学情的教学行为改革的探索。十二五期间,学校开展了《小学生自学指导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研究。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带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基本理念,探寻出一系列提高自学指导有效性的技术操作策略。使学生的自学在系统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学校在教学行为的改革路上不断追求有效、高效、优质的成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2.回放——
实行学业质量监测是为了加强对学校课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以往,学校除了进行语数外科目考试、考核学科综合评价,不定期地参加上级对在校学生所作的学业样态监测外,并没有定期、科学地对学生学业水平进行监控。做为一名教师,想知道“如何客观评价自己学生的学业水平?”“学生的成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教与学的过程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做?”;做为学校管理层,也急切希望教师能学会发现问题,理性分析,及时反思,寻找有效策略,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3.实践——
(1)规范“监测”流程
学校成立校本学业质量的监测与评价小组,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以课程标准要求的达成度和合格率为主要指标,以阶段性的质量监控和期末考试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
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命题小组会在每月,定时对当月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梳理,站在轻负高质的角度,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分语数外学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命题出卷,摸底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整个监测过程,力求做到客观。交换命题,交换阅卷,交换分析,并及时将数据录入电子分析表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进行实际诊断,提出改进建议。
学校还致力于研究数据采集工具的科学性和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和分析的专业水平,为项目研究提供客观数据和深度分析。每位孩子每次被收集的数据会形成一张“均分图谱”,既有纵向的,与班级平均水平的比较,也有横向的自我比较,以此从纵横两个唯度较为科学地衡量每个学生学业质量的发展情况。
(2)科学定义“跟进”
每月检测之后,总能发现一些问题。如果接下来,没有跟进行动,校本监测就会变得有始无终,事倍功半。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应成为下一步行动的依据:比如,卷面上学生的典型性错误资源,教师可以对其產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改进教学行为,找出最合适的教学策略,开展有效教学;又如,每次检测后的学困生,可在分层后,制订帮服计划,实施有成效的行动,促进一部分最有希望提升的同学先行摆脱学困的行列……
跟进一词,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跟踪前进。如:前沿已经突破,后续部队源源跟进。跟进多指各行业销售对现有的客户进行沟通的进展记录,以确保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转介绍新客户及客户管理系统的完善。搜狗百科:按预期的目标,把任务向前推进,直到完成。例如,实施计划时,需要不断跟进,直到计划落地。学校将“跟进”一词定义为:按预期的“提升合格率,消灭低分率”目标,把质量提升的任务向前推进,直到完成。
(3)实践落实“跟进”
第一,跟进自己(基于学生错误资源的教学行为跟进)。
检测后,质量分析表的填写,是一种“中医式的诊断”。将错题分门归类后对症下药,然后教学行为跟进,实现教学效果提升,具体操作流程:
错题收集→成因分析→对错题筛选、分类→提出解决策略→教学行为跟进
教学行为跟进的手段可以是:一是分析查找原因,同类型习题的演练跟进(日日练、周周练);二是修正教学设计,改进课堂教学(备课批注);三是课堂灵活调控,变错题为课程资源(随堂听课);四是寻找深层原因,改进指导方法(教学反思)。
第二,跟进同伴(同伴互助,行为跟进式的教研活动)。
学校通过主题跟进式教研活动等手段,努力创设一种教师间互相切磋交流的文化氛围,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在亲身了解自己的行为表现,在与他人进行论辩与争议等过程中不断反省。教师在学习别人的经验时,润饰自己的案例,填补自己经验的空缺,为发展基于案例的实践推理提供了源泉。毫无疑问,这也是教师不断地将自己已有经验外显,进而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实践下的理论,从而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
教研活动中,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由此选取教学内容,再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将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几节课的教学效果作比较,在教学行为的跟进研究中进行反思。反思的焦点汇聚于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改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应用性,注重行为跟进,既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三,跟进学生(学习暂慢生的质量提升先行行动)。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快慢优劣之分。目前跟进的主要对象是学习暂慢生。监测只是帮助老师发现问题的一种手段,每次月考后,教导处将汇总每班各学科的学困生(不合格)名单。建立学困生数据档案。目前阶段我们提出的目标是“提高合格率,消灭低分率”。每位老师除了继续对所有学困生进行常规帮教外,另立1-2名最有希望“脱困”的学生,分析其知识的薄弱之处,为其“量身打造”帮困计划,制订更具体的措施,并予以落实。在作业布置、上课提问、课后辅导、查漏补缺,乃至家校联系方面认真思考,列出自己的行动方案,并坚持落实。
4.思考——
(1)提高教研组对监测方向的把握能力
学业质量的内涵及监控的内容、方式会随着现行教学政策、教学评价导向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校本监测的命题可以从骨干教师逐步向全体学科教研组成员进行发展。所有参与命题的教师,须梳理每一阶段学生应掌握的学科知识内容和能力水平,反复思量、选取恰当的监测形式。全员的参与,一方面提高了教师对教学节点、要点的正确把握,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对评价指标的科学、公正、合理性作出判断,以便更准确的定位教学目标。
(2)提高学校教师对监测结果的反思能力
校本质量监测的目的是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监测信息的反馈和利用尤其重要。优秀的教学经验需要进一步推广,而不恰当的做法,则需要及时得到指出和纠正。在利用监测的结果时,一方面,既要将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就评价中提出的问题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也要大力培养教师对监测结果的反思能力,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改善,真正做到“诊断、交流、指导、改进、反思”多位一体。
(3)提高学校领导对教学管理的执行能力
有效的校本监测结果,可以为教学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分析依据。从分析中,可以找出问题,找出思路,调整策略,定出措施。学校领导要整理分析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和评价所提供的信息,认清优势与不足,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对策,使监测真正成为加强教学管理,改進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校本学业质量监测应是指引教育质量的航向灯。实现从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复杂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艰难的,不能指望一两次的实践就能改变习惯了的教学行为。唯有通过科学、规范、有效的监控,不断地实践、观察、反思和分析,促使教师研究自己具体的教学行为,关注教学行为的过程,同时跟进,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永平.论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J].初中数学教与学,2007(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1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