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美育表现形式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文言文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文质兼美,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文化积淀,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品味。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要注重美育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描写古代自然山水的散文佳作应该是最多的。如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北魏郦道元的《三峡》,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这些都是描摹自然山水的经典之作。
以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为例,这篇文章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诵读这样美的文字,我们的眼前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作者以清丽、凝练的文笔描绘了山川景色的秀美和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对这类文章的学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欣赏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其自然山川美,让学生充分获得感受到对祖国山川自然美的和享受和陶醉。
二、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之美
什么是意境呢?宗白华这样说道:“艺术境界主于美。”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言文名篇,都擅长用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等,从而创造出一种非凡的意境之美。
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小段文字,作者通过生动的比喻,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松竹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这样的意境美,穿越历史的时空,让人心驰神往,陶醉其中。
所以,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感知这些经典古文中蕴含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導学生感受智慧之美
对智慧的追求,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材中,许多名篇佳作能够千载传诵,是因为它散发着特别感动人心的智慧光芒。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用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最终让齐王广开言路。邹忌正是靠着自己的智慧,才得以进谏成功,也为我们丰富的文学艺术长廊中增加了一个智慧美的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智者风采,获得智慧的启迪,体会智慧美的提升。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材中美的形式非常丰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挖掘。作为语文老师要用好教材,用教材教,多角度挖掘其中的美,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真正收到 “以美育人”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