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重积累夯实写作基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作业。。为了写好作文,师生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教师未能摆脱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束缚,脱离小学生认知实际,作文题或大而不当,或了无生活情趣。加之小学生阅历浅,思维不开阔,缺乏想象力,词汇贫乏,语言干瘪,无法把所思所想准确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作文为难情绪。
  解决之道不妨用两句话来概括:激发兴趣,扩大文题想象空间;以读促写,重积累夯实基础。
  一、作文课要学生神驰遐想
  孩子天生富有童真童趣,没有成人世界对写作的那种功利态度,因此,他们少了一份患得患失,作文时往往少顾忌,多想象,甚至有时会想入非非。教师在布置作文题时,忌出限制性太多的俗题、套题;指导时忌诱人进入预设套中,比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一类题目,什么事有意义,在不同的孩子心目中绝对不一样:留守儿童心中最有意义的事莫过于能与父母呆在一起;成绩欠佳者,最有意义的事也许是老师终于给了他一个笑脸。教师出作文题要考虑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越宽泛的题目,想象空间越大,学生写起来越顺溜,如“家事”“父辈”。
  二、注重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的积累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文本”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或读读下面两句话,说说哪句好,为什么?”一类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他们写起作文来就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张衡》这课后,我要求学生背记文中有关描写地动仪样子的片段,让学生模仿说说“我的文具盒”,首先给学生一定内容和句式,人学生模仿说。如我的文具盒是()的,上面画着()、()和(),里面放着()和()。我()我的文具盒。这样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说话能力。
  2.生活积累
  作文要融入生活,追求真实和实用。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乐趣和表达欲望,不会为作文而作文,为老师而作文。学习《桂林山水》一文,课文用静、清、绿、奇、秀和险分别描写了桂林的水和山的三个特点。我让学生练笔描写自然景物,如蓝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等等,感受大自然的美。
  3.阅读积累
  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阅读面广,学生的积累也就丰富了,写作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但要防止教师用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的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在教学中我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體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感悟,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老舍说过“先搜材料,越多越好”,平时要求学生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落,以作自己写作时的借鉴和引用。
  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应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这就表明教材是材料是例子。在语文教学中,可将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 说明文、古诗、哲理性文章等。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类型文章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例如写人记事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第二步,读课文,必须要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第三步,抓住文中描写人物有关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语句,反复读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再例如写景状物的文章,我让学生按这几步去学习,第一步,读文章,了解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了解写作顺序或观察顺序;第三步,再读文,了解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写的;第四步,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读去体味感情。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7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