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课外阅读中如何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课外阅读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必经之路,然而受到现代教育的影响,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学习知识的傀儡。学习和课外阅读从本质上来讲是完全不同的,其目的更是千差万别。教师为了在短时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盲目地挖掘课外阅读的“功效”。强行将课外阅读中的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内是极为错误的,尤其是背诵和过度解读,更是雪藏了课外阅读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阅读;课外;背诵;意义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言学科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的捷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语言知识以及文字能够通过课外阅读来对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一个人的素养也与其读过的书有关,爱好读书的人的精神面貌以及行为举止都与不读书的人截然不同。好读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爱好学习,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也更加的便于携带。这也使得现在的学生不喜欢阅读书籍,更偏好于游戏和视频等。有调研表明,现在的中小学生的阅读量相比于国外同龄人明显偏低。这也值得我们反思现在的书籍为何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为何不爱好读书?
  一、背景解析:为什么学生难以“悦读”
  很少有其他途径能够在短时间内启迪学生的智慧,而阅读则是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近些年来,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力逐渐下降,学生更偏好其他的事情。谈到阅读,学生更多的是逃避。经分析,其原因大概是以下几种:
  1、没有真正了解课外阅读。
  受到旧社会以及当下教育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的时间短暂,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对自己考试有利的知识。而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则是既占用时间,又不能提高成绩的一种“爱好”。而且,在教师错误的引导之下,学生又容易曲解课外阅读的正确方法。很多学生都将课外阅读当成是汲取重要知识的方式,因此,学生容易对文章中的字句进行反复推敲,通过分析字句的逻辑结构、句式、句意等来“过度解读”這些文章。家长们迫切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当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做作业而选择读课外书的时候就会认为孩子不好好学习。
  2、阅读的时间被压榨殆尽。
  中小学生的学习过于紧张,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极其有限。而且,中小学生在学习之余会选择放松自己,而不会去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非常疲惫,大量的作业和满满当当的课程将他们的精力消耗殆尽。从中国的整体来看,中小学生的课程已经超过了此年龄段的承受量,对学生的精神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更有的家庭还给学生报名各种补习班,强行消磨孩子的精力。学生没有时间阅读,又怎能苛求其去拿起课外书籍呢。即使被迫拿起书,其阅读的质量也不高。
  3、缺少课外书籍的资源和选择自由度。
  课外书籍从古至今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在长远看来,课外书籍能够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从短期来看,课外阅读又会占用孩子的正常学习时间。因此,很多家长和中学老师都不会建议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而且,即使是学校安排了读书课,其选材也是单一有限的,学生阅读这些书籍并不能很好的起到阅读效果。《红楼梦》是一本文学著作,但让小学生去阅读合适吗?每一个年龄段选择合适的读物,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二、解决问题:使“悦读”成为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孩子不能“悦读”的原因,那么根据原因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凸显课外阅读的真正意义。
  教师的作用极为重要。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因为爱读书而成就一番伟业,教师可以介绍给学生这些伟人的事迹,并且告诉他们是怎么通过爱读书成就自己的。学生容易受到榜样的影响,通过具体事例能够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也能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读书的魅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介绍一些好书给学生。
  (二)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时间,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书籍最重要的是要有时间,如果没有阅读时间,那么阅读就是一种空谈。很多学生喜欢阅读,但由于课程安排太满、课后作业太多等原因,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阅读。现在能够看到很多学生不分昼夜地写作业看教材,这对于学生的发展真的有利吗?我们应该好好反思是不是应该给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给他们足够的自由时间。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和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能够很快养成好习惯,但同时也会很快形成陋习。
  1、提供自由阅读时间
  在课程表上应该设置专门用于阅读的几节课。在这几节课内,学生和老师都拿出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共同阅读,相互之间不讨论,仅仅是安静的读书。虽然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太适应,但读书这件事情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抛弃。阅读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就会自主地安排自己的阅读计划。
  2、减少授课占用的时间
  教材内的知识是有限的,即使是深度挖掘,也很难获得额外的知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控制好授课的节奏,将授课流程尽可能压缩,精简授课过程,提高课堂利用效率。在授课结束之后,如果还有富余时间,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读书交流会,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近期读过的好书,谈谈读书的体会以及书中的精彩片段。
  (三)使阅读自由程度最高化。
  1、教师可以推荐好书,但具体的书籍选择由学生自主决定。
  深受学生喜爱的书籍类型大致为以下两种类型:
  (1)适合其年龄段读的书籍类型。每一个阶段的人都有固定喜欢的书籍类型,小孩子喜欢故事情节明显的、中学生喜欢逻辑性强的。
  (2)符合时代特色的书籍。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对书籍的选择也更加潮流,百科全书等探索奥秘的书籍就会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的书籍进行筛查,防止一些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书籍进入他们的阅读范围。
  2、阅读过程纯净化,不设置任何的阅读目的。
  课外阅读本身就是为了阅读,增加自己的见识面。然而一些地区为了增加课外阅读所谓的“实用性”,就设置各种阅读目标,提供各种精度课文。课外阅读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并不为索取任何知识而去阅读,而是为了阅读而去阅读。当阅读文章有了目的性,就会丧失阅读本身的乐趣。
  勇于认同自己真实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一项不可替代的项目。阅读体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一本书籍的整体感受,每个人对于同一本书的感悟都有所差异。然而受到固有思想的影响,一些人不敢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反而会认为自己阅读能力有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懂得认可自己的阅读体验。
  (1)每个人的阅读体验是大同小异甚至迥然不同的。每个人的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也有很大的差异。一本书讲述的内容绝对不会是单一方面的,每个人对于书中内容的关注点一定不会完全相同。孩子们对于一本书的切身体会才是阅读的最大收获。(2)阅读后的任何思索都是合理的。当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就会得到很多信息,孩子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理解感悟,能够得到不同的反馈。然而,无论孩子产生怎样的反思,都是正常现象,要对孩子的这种反应进行肯定,使其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阅读对于任何人的成长都是有利无害的,教师应该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他们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2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