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教育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必须根据时代的需求进行自我革新。新课改是教育自我变革的重大举措,其中的目标中提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另外,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呈现技术等的信息技术发展,其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质为新课改的实现进一步夯实基础,所以,在课堂中引入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效的。以下浅谈本人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
  一、对信息技术的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是由计算机这门课程发展而来。计算机课侧重于计算机的组成、硬件、软件、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培训,是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来进行学习和使用,最终培训目标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而信息技术课是侧重于在计算机技术下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传输、处理和存储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除了学会使用信息处理工具的操作之外,更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培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应该是侧重于后者,即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一个工具,目的是要使用计算机去帮我们获取、传输、处理和存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两种层次的认识
  第一,信息技术即计算机,它可以播放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可以将内容数字化。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当中,把课程当中要展示的板书电子化,用图片、视频和动画作演示,让课堂更直观更生动,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板书电子化了,可以减少课堂中板书的时间,使课堂的容量更大,效率更高。这个认识下,信息技术只成为了信息的呈现工具。
  第二,计算机除了是信息的呈现工具之外,还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用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工具,更注重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协作交流、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成为整个过程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整个过程的引导者。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特点
  第一,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这种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在学科课程整合中,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针对既定的主题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或任务进行驱动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课程当中的知识点,或是实践任务的阶段目标,也可以是整个主题的最终任务,使学生围绕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分析和探究,把课程知识获取和技能的形成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强调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要成为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手段或工具。强调信息技术必须要服务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是信息技术设备的堆砌,不是课堂当中声、影、动画的大展播,而应该是注重整个学习的过程,以信息技术环境为依托,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当中。
  第三,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要求调整课堂教学目标,更注重动手能力、实践经验和技能的获得,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学科课程整合除了要进行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掌握概念和学会知识上,而且要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培养能力上,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四,“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手段而存在,它积极发挥其网络性、共享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等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让教师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融入到整个过程当中,而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激励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得到更好的落实和更加优化。
  第五,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探究,利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不同方法去完成同一个任务,这样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组合,在小组中利用各成员特长,完成各自小目标或阶段目标,最络完成小组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培养目标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1.培养学生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不是完全依赖于课本的学习与教师的讲授, 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第一,要学会使用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包括论坛、即时通信工具等;第二,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网络,良莠不齐,而且信息发布的渠道是多种多样,首先应该学会分辨信息的真伪,其次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第三,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和数字资源进行协作、沟通,对收集析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和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为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各方面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学生应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才能与时俱进,在竞争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使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信念。
  3.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育信息化為人们从接受一次性教育向终身学习转变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知识爆炸时代,知识体系的更新更快,科技日新月异;在线远程教育、网络学习的兴起;虚拟课堂和虚拟学校的出现;职业继续教育等,这些都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带给人类得益,使人们学习是变得非常容易。而学生正处于知识体系构造的起步阶段,在以后的人生道路当中要适应知识的更新、技术的革新带来的变化,由此还要不断地进行知识体系的构造,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认知和总结,所以“修行”的习惯和能力就显得更重要了。
  我们已经处于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它的发展将带动着教育信息化得到更高、更快的的发展。所以,研究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宋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J]. 黑河教育,2018(11):83-84.
  [2]赵江. 试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J]. 群文天地,2011(18):1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1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