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宁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观察宁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动症(阴虚肝亢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多动症患儿58例作为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利他林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宁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观察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较对照组明顯,且次证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多动指数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划消测验中两组经净分、能力指数自身对照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07%,优于对照组的51.72%,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宁欣汤联合耳穴贴压在改善患儿整体机能及注意力缺陷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注意缺陷;宁欣汤;耳穴贴压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5-0068-03
  多动症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过度活动和冲动,不仅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其出现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的风险也明显增高[1]。笔者通过中西医对照研究治疗小儿多动症,观察中药宁欣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多动症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多动症患儿共58例作为研究。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在6岁6月至10岁4月之间,平均年龄(8.4±0.99)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在6岁3月至13岁2月之间,平均年龄(8.56±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在7~18岁;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为阴虚肝亢证[3-4]:多动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五心烦热,冲动易怒,口干咽燥,盗汗,夜寐不安,发泽不荣,口唇干裂,舌红少苔,脉数。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未按规定用药或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可能影响疗效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他林片(苏州第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102,10mg/片)每天2次,每次5mg。以后每周增加5~10mg,每天总剂量不超过60mg。疗程8周。治疗组:①口服中药宁欣汤。药用:知母8g,熟地15g,山茱萸8g,山药8g,茯神8g,丹皮6g,珍珠母12g,麦冬12g,石决明12g,钩藤10g,黄柏6g,白芍8g,枸杞子8g,菊花8g,天麻8g,甘草3g。全成分中药配方颗粒剂。7~12岁者日1剂,12~18岁者日1.5剂,均分3次,开水冲服。疗程8周。②耳穴贴压:将王不留行籽小方块胶布贴敷于单侧耳穴神门、肾、肝、交感、皮质下。日间给予按压5~6次/日,3d为1个疗程,交替贴压,共8周。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评定指标。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多动指数改善率:对中医证候、多动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积分对比计算。多动指数参照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5]进行评定。②疗效参考指标。注意力指数:采用CH/TS儿童健康测评系统中《DCT数字划消注意力测训》方法。被测训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准确地在不断出现又迅速消失的数字中辨认出规定的数字。测验后记录 5min之内患儿共划的行数、字数,错划字数,漏划字数。记分公式为:净分=共划字数-漏掉字数-划错字数× l/2;失误率:(划错字数十漏掉字数× l/2)/共划字数×10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净分和失误率,以此反映多动患儿注意力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 参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6]、《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及CONNERS量表的改善率确定。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社会功能,适应能力均已恢复正常,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者。多动指数改善率>80%,中医症候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基本恢复,学习成绩有一定提高。50%<多动指数改善率≤80%,60%≤中医症候疗效指数<90%;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学习成绩有改善,但不够稳定。30%<多动指数改善率≤50%,10%≤中医症候疗效指数<60%;无效:主要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学习成绩无明显改善。多动指数改善率≤30%,中医症候疗效指数<1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多动指数改善率=(治疗前多动指数-治疗后多动指数)/治疗前多动指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分析比较 治疗组积分减少较对照组明显,次证积分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多动指数改善率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多动指数改善率分别为62%、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改善多动指数方面均有效,但差别不大。
  2.3 两组数字划消测验指标变化对比 两组经净分、能力指数自身对照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在提高数字划销测验水平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食欲减退4例,恶心2例,失眠4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盐酸哌甲酯片(利他林)是临床上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常用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常可导致食欲减退、失眠、恶心、幻觉等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7]。因此,探讨中医药对本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很有必要。
   小儿多动症隶属于中医学“脏躁”、“肝风”、“健忘”等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主柔静,阳主刚躁,若阴阳失调,阴静不足,无以制阳,则动静失制。欧阳作理主任医师认为阴阳失衡,阴虚阳亢,动静失制是导致小儿多动症的主要原因,以肝肾为本源,其发病与脾、心、脑均密切相关。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精血津液相对不足是正常小儿的生理特点。若先天禀赋不足或五志过极或喂养失当等导致阴阳失衡,则在此基础上更易致阴不足而阳更有余,阴虚不能制阳,即阴虚阳亢。肾藏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小儿肾常不足,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髓海失充则脑失精明,而注意力散淡、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小儿肝常有余,肝主筋藏魂,在志为怒。乙癸同源,肾阴不足,肾水不能滋养肝木,或肝失疏泄,肝阳易亢,而易动风则多动、冲动易怒。因此临床上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阴虚肝亢证最为常见,故治以滋水涵木、平肝潜阳、安神熄风。本项目采用的宁欣汤由知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神、丹皮、珍珠母、麦冬、石决明、钩藤、黄柏、白芍、枸杞子、菊花、天麻、甘草组成。方中熟地黄滋阴养血,益精填髓;山药补脾肾填精;山萸肉滋肝补肾、固肾涩精,三药相合,补肾填精,养肝肾之阴。麦冬功养阴生津、清心除烦;白芍平肝养血,敛阴柔肝;枸杞补肾养肝;菊花清肝热;珍珠母、石决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天麻平肝潜阳熄风;钩藤疏风熄风;知母滋肾养阴又清虚火,丹皮清血分中热,泻心肝之热,黄柏清下焦相火合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养肝肾之阴,平潜亢跃之阳,熄风安神定志之功。现代研究认为,熟地黄可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机能亢进、恢复机能平衡[8]。山药能活化神经细胞、调节体内激素分泌[9]。钩藤有明显的镇静作用[10-11]。欧阳作理主任医师认为小儿多动症为本虚标实,主张采用综合疗法内外同治。耳穴贴压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相应穴位,调节人体整体功能的方法。本项目采用的耳穴贴压选穴:神门、肾、肝、脑、交感、皮质下。其中肾、肝、脑为按藏象理论取穴,取其补肾平肝,滋水涵木,安神益智之功。神门穴按经络病候取穴,取其安神定志之功。交感、内分泌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以调节脑神经递质代谢。能够刺激经络,调整机体脏腑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方案均有效,且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在改善阴虚肝亢证多动症患儿五心烦热、盗汗、夜寐不安等中医次证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在改善机体整体机能方面有优势。另外,治疗组在注意力指数、能力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治疗组在改善注意力方面的优势。
   综上,中药宁欣汤内服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动症,标本同治,内外平调,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孙东清,苏便苓,田泽君,等.学龄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3,14(3):183 .
  [2]美国精神医学学会.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M](美)张道龙等译.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5-29.
  [3]冷方南,凌耀星,彭國忱,等.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5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5]林仲贤,武连江.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228-229.
  [6]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220.
  [7]邓红珠,邹小兵.2011版美国儿科学会《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评估和治疗临床实用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7(2):99-101.
  [8]崔瑛,颜正华,侯士良,等.论熟地黄的益智作用与研究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6):404-406.
  [9]郭林,苗明三.山药的现代研究及应用特点[J]中医学报,2014,29(2):246-248.
  [10]林晓亮,林超华,莫超贤.毛钩藤叶对中枢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9):2132-2133.
  [11]麦琴笑,冯静怡,彭文艳,等.绒毛钩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研究[J].海峡药学,2009,21(2):26-28.
  (收稿日期:2018-12-28 编辑:陶希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8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