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将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结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是现代社会解决生活问题,获得最佳方案的有效手段。将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可以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层面。本文通过对将实际生活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进行讨论,以图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学;实际生活;教学过程;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由此,我们不难得出一个观点——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全日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将实际生活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进行讨论,以图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所学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代入感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侧重于引导学生感知数学、探究数学,从而为应用数学打下坚实基础。数学是现代社会解决生活问题,获得最佳方案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其对于解决问题的代入感是数学教学取得成功的有效途径。那么,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如何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代入感呢?其实,课本中的练习题板块“做一做”和“例题对应练习”中有许多以现实生活作为背景展开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在具有重点参考意义的问题上做更多延伸,引领学生联想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共通点,从而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与参与感。
  例1:学校要在教学区和操场之间修一道围墙,原计划用土石35立方米。后来多开了一个厚度为25厘米的月亮门(圆柱体),减少了土石的用量。现在用了多少立方米土石?
  此问题的重难点在于需要先求出月亮门(圆柱体)的体积,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用围墙的总体积减去月亮门的体积,得出最终答案。而单位换算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有不同解题思路的可能。学生可以将厘米换算成米,亦可将米换算成厘米。此时,教师可适当将此问题进行拓展,如计算圆柱体的鱼池体积、计算建筑用材——圆柱形水泥管体积或空心体积等。通过实际生活例子,使学生能够多次进行同类型问题的计算,从而总结并引导学生的最佳解题思路。
  例2: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2012年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此问题着重于考查学生对成数的理解,解决这道问题,学生需要先理解两成相当于百分之二十,才能够继续接下去的解题步骤。这个问题可以使用两种方法解答:
  第一种,结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求单位“1”量,用方程解答。即:
  x+20%x=15000
  1.2x=15000
  (此方法同时考查了学生对百分比换算小数的掌握程度)
  第二种,用除法解决。此時,教师可引用农作物增减产、节约用电用水等例子,使学生将此类问题代入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加快知识点理解。
  例3: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解决此类问题,学生需要理解栽树的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若两端不栽,则间隔数比棵数多一;若两端都栽,则间隔数比棵数少一;若一端栽一端不栽,间隔数等于棵数。此时教师可就此问题举出生活中例子,如安装路灯、围绕圆形泳池植树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计算,从而让学生能在总结生活经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体会到数学应用能代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
  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实践与探索的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取得教学成效的关键。数学教学的内容呈现方式与表达方式应当是多样的,以满足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故事的情景扮演,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同时,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人教版课本中的“你知道吗?”板块就通过许多关于数学的小故事,例如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引发其对学习数学的思考。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身临其境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以此改变数学知识只能够运用于课堂、作业与考试中的刻板印象,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三、将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层面
  把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相结合,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对数学的了解层面。同时,将实际生活经验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师在保障答案正确率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并且鼓励计算过程的多样性。当发现错误答案时,教师需要通过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去了解出错的步骤,并且尝试使用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及认同正确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将实际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有利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使学生自主地、乐意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总之,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有利于刺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代入感及参与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高效、更快速地理解并吸收所学知识,实现让数学应用于学习,更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2]杨九诠,李铁安,杨豫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0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