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依托“人物”整合,实现“主题”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中国古典名著类的课文,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容与名著的关系,依托故事中的“人物”,用“主题整合”的方式“尊重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在统整的有意义的阅读情境中进行系统知识的建构、思维的重组和情感的体验,从而获得立体式的成长,实现“主题”价值。
  【关键词】 名著类;整合;人物;成长
  中国的古典名著流传至今上千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也有了一些名著的节选改编,如四年级的《三顾茅庐》节选改编自《三国演义》,五年级的《林冲棒打洪教头》节选改编自《水浒传》,六年级的《三打白骨精》节选改编自《西游记》。教材中节选和改编的内容只是文学名著的冰山一角,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走进名著,从小就培养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从中了解名著浩瀚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人文寓意会很困难,但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内容与名著的关系,用“主题整合”的方式“尊重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在统整的有意义的阅读情境中,进行系统知识的建构、思维的重组和情感的体验,从而获得立体式的成长。
  一、名著类课文“主题整合”的关键是“人物”
  “主题整合”教学就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整合多个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从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个体经验,紧扣主题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在学习过程中生成新的理解,实现整本运转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这些名著类课文是由一个一个故事组成的,它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最能让他们感兴趣的是人物,最容易产生共情的也是人物,人物是故事的“魂”,所以人物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也是主题整合的关键。我们以“人物”为经进行主题整合,以相关的文本为纬,经纬编织出一个“完整的圆”,学生在这个“圆”中进行系统的阅读体验,感知、把握、建构、思考……积累了语言,开掘了言语智慧,使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
  二、名著类课文“主题整合”的步骤1.预学——走近人物,“整合”激趣
  古典名著类的课文最早出现于四年级,在此之前,学生接触这些名著一般是通过电视剧或者连环画,通过文本来了解名著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也许是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开展教学,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前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期待,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整合,做好预学工作,走近故事中的人物。
  (1)以“人物”为线,整合课文中的故事和名著中的故事
  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在预学中不能停留在阅读课文、读写生字、理解词语这些方面,还要通过文本阅读,对故事中的刘备、诸葛亮等人物有个初步的感知,再去读原著或改编过的少儿版中有关他们的故事,比如《桃园三结义》《空城计》等等,通过不同的故事,让这些人物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变得丰满起来。
  (2)以“故事”为引,融合文字中的人物和屏幕上的人物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调动所有感官的关于这些名著的电影、电视剧或动画片,比黑白文字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诸葛亮一身布衫,轻摇一柄羽扇,一看就是一个儒雅而睿智的谋士。读完书上的故事,再看电视剧中的《三顾茅庐》,书中的文字就有了生命,鲜活地生长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的融合,打动的是学生的一个个兴趣节点。
  (3)以“助学”为介,用教师的导向链接学生的自学
  课前预学总的来说是为课堂学习服务的,在学生自我整合的时候,教师还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所以我为《三顾茅庐》设计了助学资料:书的封面图,目录(古典类文学名著一般都是章回体小说,一回就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目录就相当于故事的小标题),三国人物选读(主要介绍了刘备、张飞、诸葛亮生平事迹等),还有小故事《桃园三结义》以及群雄纷争和三分天下的形势图。这些助读是个多维立体的“集成块”,让学生多角度获取信息,充分显示了“主题整合”的魅力所在。
  2.共学——走进人物,“整合”启智
  名著类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身上或具备着真、善、美的精神品质,或具有独特魅力的性格特征,或装备着凡人不具备的某些能力本领等等。而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都是通过语言、动作等生动的文字刻画中表現出来的。如果教学时仅仅扣住文本,那是无法“走进人物”的,所以我试着让课文拉手原著来读懂“人物”。
  在名著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具有闪光点的品性,也是课文推给我们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像刘备的礼贤下士,于是我就给同学们推读了文章《千金市骨》,让学生明白要成大事就要尊重人才。同时推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读懂诸葛亮对当年三顾茅庐的感激。这几篇文章的整合就是以“走进人物”为主题,让学生从不同的文本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丰富人生的涵养。
  3.延学——走出人物,“整合”共情
  语文主题整合课程实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师生自发编写,自主参与,然后自我陶醉,最后自我反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比如:《三打白骨精》后面有“名著概览”,《林冲棒打洪教头》后面有“作家卡片”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就是对课文学习的一个延伸。教师不仅要教教材,还要把课文当作一个例子来进行适当的整合拓展,由一篇辐射到多篇,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整合与积累。实践证明,开展这样的活动使语文学习变得更生动有趣,拉近了学生与名著的距离,促使“教的课程”转向为“学的课程”,学生在一次次整合就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激荡、精神上的滋养和思想上的启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4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