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石碟景创作与中学美术教学相融合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Mode of Integrating Yingshi Plate Bonsai Creation and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摘要:广东英德英西中学结合中学美育教学,充分挖掘英石假山盆景的本土化特色与魅力,以“英石碟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创作形式及教学手段,传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英西中学美术科英石碟景教研小组的教学过程包括山水审美的常识教学与训练、底图构思和设计、制作实践、交流与点评4个教学步骤。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的教研活动重在结合美育培养与技术实操两方面。
  关键词:英石假山盆景;碟景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中学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9)02-0007-04 收稿日期:2019-04-01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middle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system, Yingde Yingxi Middle Scho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explores the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of Ying Stone Rockery Bonsai. “Ying Stone Plate Bonsai” is taken a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creation form and teaching method to inheritance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Ying Stone Rockery and Bonsai craftsmanship”.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Ying Stone Plate Bonsai conducted by the teaching group of Yingxi Middle School’s art department includes 4 teaching steps: the common sens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the conception and design of sketch,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communication and commen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Ying Stone rockery and bonsai craftsmanship focus on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ech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Ying Stone rockery and bonsai craftsmanship; Plate bonsai craftsmanship;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1 英石碟景教學探索的时代背景
  山石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分支,其制作的媒介载体、尺度和审美要求都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与居住形式的需求在发生变化,艺术表达形式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创新。因此,在山石盆景制作的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尊重传统山石盆景创作的美学标准和技艺经验基础上,需要充分关注社会发展与生活需求的变化,充分考虑山石盆景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发展的可行性。
  20世纪60年代末,上海等地出现的壁挂式盆景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其多为将植物盆景置于竹编、画框等材料制成的支撑底板上,结合题名、题诗及落款,构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盆景画作(图1)[1]。其后,兴起了以英石、砂积石等为材料,以大理石板、瓷板为底板的壁挂式山石盆景作品[2~3](图2)。这些壁挂式盆景的兴起,在传统盆景抽象与凝练特色的基础上,将平面与立体结合、写实与写意融合,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画意生动盎然的艺术效果。
  2008年,“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英石主产地的广东英德,地方政府鼓励“非遗进课堂”,尝试将英石假山盆景作为美育和乡土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中学教学体系之中。在此背景下,2014年,英德市英西中学1美术科的老师们在清远市教育局市级重点课题《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的支持下成立教研小组,将英石假山盆景的制作列入学校第二课堂[4],结合中学美育教育体系,探索出了适合当代英石山水盆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的新模式—“英石碟景制作”中学美术教学。
  英石碟景是在壁挂式山水盆景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利用天然形态丰富的细小英石,以石代墨,配合植物、陶瓷小品等在白色的圆形陶瓷碟或大理石片等硬质面材上绘制而成的立体山水盆景画(图3)。英石碟景教学的特色在于:其一,在英石假山盆景制作技艺非遗教学之中,将传统山水画论知识融入中学教学和美育培养体系之中;其二,教学选择的底材可类似于宣纸或画布,易于实现盆景与山水画的有机整合,提高作品的美学价值;其三,圆形瓷碟价格实惠,教学成本较低,体积小便于移动,便于在教学活动中演示和操作,解决了传统英石盆景在非遗传承教学时制作成本高、不易演示操作、成品体型较大、后期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同时课堂创作的碟景作品也可直接链接产业市场,提供传统盆景制作技艺实行现代文创转化的路径。   2 英石碟景艺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相融合模式
  碟景教学源于2015年,教研小组成员在“中国英德英石红茶文化旅游节”上,发现部分石农摆卖的细小英石宽1~5cm,长3~20cm,大小不一,形态丰富,并具有“皱、瘦、漏、透”等艺术形态特征,经过拼合能展现类似山水画的效果。因此,教研组考虑将细小的英石充分利用起来,将英西中学的美术教育课程与英石盆景制作结合起来,研究与教学并进:将细小英石创作的山水盆景挂置在白色瓷片、瓷碟或大理石板上,制作成一种不同于几案石和园林石、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的“英石碟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每周一节课时,让高一、高二的学生参课,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盆景作品(图4)。历经多个阶段的实践探索,以“英石碟景”为主要研究方向及创作形式的英石盆景传承教育与发展的模式已初步形成[4]。
  2017年6月,“英石园林造景制作技艺”被评为广东省清远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政府、英德奇石协会、学校和相关组织的多方支持下,英西中学教研组的传承教学工作越发受到关注,在场地、投入资金、交流与展览等方面得到各方大力支持,最终形成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学校”协同推动的英石碟景艺术创作与美术教学相融合的新模式。
  3 教学实践
  3.1 山水审美的常识教学与训练
  区别于以往的传统盆景制作训练常常从实操开始,英西中学英石碟景创作则从对学生的山水审美常识教育与训练开始。山石盆景的美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山水画论一脉相承[5],且因英石本身材料特性别具一格,对没有美学基础的中学生来说,参与制作较为困难。因此,教研组的老师们从中国传统美育教学入手,作为英石碟景教学的第一步,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让学生能欣赏到不同类型的山水画作品和优秀碟景作品,引导学生能分析作品的构成要素、搭配形式等等,鼓励学生相互分享研究心得,更加深入理解传统山水审美的要义。这种对山水审美的基础教学,突破了传统盆景传承中重技艺操作实训、轻传统审美美育教学的局限。
  3.2 构思与设计
  在充分地学习与领悟之后,便引导学生画出自己的碟景设计稿,在设计稿调整完善以后,学生才能开始动手制作英石碟景。
  构思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主题。课程教学中选取的主题十分多样,可表现英德当地的名胜风景,如英德南山、浈阳峡、英西峰林等;也可以选择表现传统叙事的题材,如《醉翁亭记》等;亦可根据已有山水画进行再创作。学生根据表现题材选择不同形状的碟子或大理石板作为基底材料,也可以根据英石的形状、碟子的颜色、大理石板或木板的纹路等材料的特点来确定主题。
  确定主题以后进行布局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教学第一个阶段对山水画的构图分析,让学生基于山水画的创作原理进行布局设计。教学选取的基底材料颜色多为白色(碟子和大理石板)或棕黄色(木板),除了提供背景色以外,也可在构图中表现云、水、雾等自然景色,便于让学生将碟景与山水画产生关联。
  主题构思与布局设计将直接影响作品的最终效果,这是英石碟景制作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设计稿完成后,教师组织同学互相点评,并基于学生互评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学生根据指出的问题进一步调整、完善。
  3.3 碟景制作
  构思设计环节结束后,根据调整好的设计稿进入英石碟景制作环节,主要分为4个步骤:
  3.3.1 起稿和石头准备
  根据设计稿,用油性笔或墨水在碟子上勾勒线稿,要求按照设计稿中石头的大小和数量准确绘制(图5)。挑选石块时要求其外形要与设计稿相接近,同一组石块的纹路需统一方向,石块之间搭配过渡自然以便于保持作品的整体感。挑选完毕后需清洗石块。
  3.3.2 按构图粘贴石块
  预先清洗好的石块按照构图试摆无误后,便开始粘贴。教师指导学生将胶水的A胶与B胶按1:1的比例调和,并在调和后加入适量的墨汁,使其颜色与英石颜色相似。粘贴时尽量隐藏胶水的痕迹,突出石块的胶水需趁还没干透时用刮刀清除干净。
  3.3.3 搭配合适的植物、陶瓷小品
  根据主题和设计布局将植物、陶瓷小品摆放在作品相应的位置。在整体布局时就已经预留一定的空白位置栽种植物,以增加自然气息。植物搭配时应有大小区分,摆放位置宜高低错落、有聚有散。亭、房、人等小品不能摆放在同一直线上,结合“行、望、游、居”的山水特点[6]调整位置关系。植物、陶瓷小品的粘贴方法与石块粘合方法相同。
  3.3.4 题字点景
  石块粘贴完成后,在底板合适的空白处题字落款。借鉴传统山水画的画面布局方法,需适当留白用于题字,使之真正成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题字的内容应包含能表达作品意境的题目或诗词、创作时间、作者等。题字一般位于画面中的空缺位置,保持画面的完整和平衡。落款要与碟景画面风格统一,不能影响整体美感(图6)。3.4交流与点评
  老师的点评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每当学生们完成一幅碟景作品后,教师会集中所有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作品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方案。同时,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制作感受和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学习而共同进步。
  4 教学成果和思考
  近年来,英石碟景盆景教研组的教学实践与师生作品通过参加对外交流活动与展览,越来越受到关注。2017年6月,教研组谭贵飞、彭伙强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盆景制作技艺”,并荣获“最佳新人奖”[4]。2017年8月,师生作品代表清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清远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参加第十届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同年11月,师生作品参加云浮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文化厅联合举办的第八届“云浮石文化节—广东创意石艺精品展”,谭贵飞老师作品《瑞雪兆丰年》与彭伙强老师作品《峰林秋韵》均获得铜奖。2018年7月,谭贵飞老师辅导的学生江志敏同学作品《千山暮雪》,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2018
  年广东省中小学生手工艺作品展示活动”中荣获高中组二等奖。
  英石碟景制作与教学作为英石盆景制作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在英西中学经过5年的不断改进和更新换代,不仅丰富了英石盆景技艺的美学内涵,也在英石盆景创作探索之中推动建立中学美育教育、非遗传承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熏陶审美意识,更促进学生对家乡本土自然资源、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加强本土身份认同与家乡情怀教育。随着社会广泛关注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对英石碟景艺术水平与艺术价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石碟景教研组成员也在进一步思考,英石碟景如何协调人工造型与传统山水意境的关系,如何在人为创作基础上保留住英石石质璞真、自然、灵动之美,如何进一步在教学之中提升教研组教师及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创作水平,以推动英石盆景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些问题既是英石碟景发展的新机遇,也将是更大的挑战。
  注:图1来自参考文献[1];图2来自参考文献[3];其余图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周武忠.活的国画——悬挂式盆景[J].中国花卉盆景,1988(1):21-22.
  [2]周文广.壁挂式盆景的制作[J].中国花卉盆景,1997(8):30-31.
  [3]林凤书.制作壁挂式山水盆景[J].湖南林业,2005(10):29.
  [4]彭伙强,谭贵飞,李晓雪.英石非遗传承教育的新探索——英德英西中学《英石艺术作为乡土美术教材的研究》[J].广东园林,2017,39(5):15-19.
  [5]邵忠.山水盆景的立意[J].园林,2005(4):50-51.
  [6]董豫赣.山石壹品[J].建筑师,2015(3):7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5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