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课改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该贯穿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巧妙地给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就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励学生主动表达,大胆表达,善于表达,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表情达意的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表达最实际也最有效的平台,我们要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高度重视课堂这一主阵地,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还权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妙指导、巧点拨,无论阅读教学,还是口语交际教学,或是作文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一、阅读教学,激励学生想表达
教材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老师善于发现,就能找到许多的口语训练素材。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很多,针对不同的课文,可以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1.发挥想象补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作者在创作时,对于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都会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其间,也会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空白,深入理解文本,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是一次语言训练的好机会。
如教学《白杨》一课,文中写了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留下了他们“不知道”的“空白”。我利用课文的 “空白”,让学生充分想象两个孩子所不知道的内容:他们不知道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愿,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当年为什么要到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新疆的环境是多么艰苦,他们也不知道爸爸、妈妈在那里克服了多少困难,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他们更不知道爸爸、妈妈这次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读书……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想象了无数个 “不知道”。学生不知不觉就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2.设计与时俱进的问题交流
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话题,学生发言的兴趣浓厚。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话题:如果你去颐和园游览,让你拍些照片发朋友圈,你会选择在哪里拍照,并说说理由。学生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景点,默读课文时十分的投入,汇报交流时争相展示。这比教师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讲解省力多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很深刻。要求学生把课文背诵出来也容易多了。
3.抓住有价值的问题探究
略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把在精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灵活运用。我曾听过一个老师教学《祖父的园子》一课,老师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她采用的是对学、群学、汇报交流的形式。老师只在学生有迷惑的时候适时点拨、补充,她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甚至由学生担任小老师。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其中有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题目为什么是祖父的园子,而不是我的园子,或者童年的园子,还或者……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学生这个问题问得有价值,题目文一半,给文章拟题目也很重要。有学生就回答道:因为这个园子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童年回忆,园子里的一切给童年的作者带来了自由、快乐,而园子里的一切是祖父精心经营的。这样的课堂既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口语交际教学,引导学生能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应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从日常生活中摄取交际话题,将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口语交际教学,我们要运用新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各种语言实践的平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会说敢说,不说不快。
1.营造情境,让学生乐“说”
有一个老师在上口语交际《劝阻》这一内容时,她就营造了这样一个情景:周末,爸爸扛着枪哼着歌出门去打猎,儿子要上前阻止。儿子该怎样说服爸爸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小鸟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小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动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小鸟也有丰富的感情等方面去劝说。营造情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的表达欲望强烈,直到下课,学生还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主题诱导,让学生敢“说”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常见的讨论题或辩论题,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如“如何利用压岁钱”,春节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压岁钱,到底怎樣用才是合理的,这是每个学生都会面对的;“开卷是否有益”学生都喜欢读书,但是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益的;“父亲节到了,母亲节到了,如何向父母表达心意”。这样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学生有经历,有感想,喜欢谈,老师也能听到学生真正的心声。
总之,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具体的交际情境,才能使学生乐于交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三、兴趣作文教学,指引学生会表达
要让学生对写作有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有材料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就是写作的“米”,对于刚开始写作的小学生,老师必须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找“米”。
1.课堂开展活动造“米”
有些老师抱怨,学生没有写作素材。这时候,老师为什么不帮一帮学生呢。老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材可写。有一个老师在教学五年级的作文《生活中的启示》时,就创设了这么一个情境,发下一份试卷,要求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有些学生一拿到试卷就埋头做题,有些学生拿到试卷先把题目从头至尾浏览一遍。两分钟时间很快过去了,埋头做题的才答完了那么两三道题,把试卷浏览了一遍的却把试卷完成了,因为第20题也就是最后一题只要求学生写上学校、姓名。老师马上利用这件事随机点拨、启发学生从考试前、刚拿到试卷、答卷时、最后揭底时说说老师的语言、同学的神态、自己的心理活动,还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启示、收获。作品展示时有学生的题目就别开生面——《晕,这试卷》,文章中,学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你看:老师呀,你这是神马试卷啊!这试卷咋这么坑人啊。多真实的感受啊。
2.挖掘其它学科中的“米”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就有一课《购物场所我知道》和《做个聪明的消费者》,笔者就布置学生当一天家,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回精明的消费者。善于将写作教学与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学科间的立体整合,为作文教学服务,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非常有帮助。借用音乐、美术作品,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借助体育课的赛事,指导学生写“活动作文”,借助科学课,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借助信息的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写导游词。
3.课外拓宽思路造“米”
老师要帮学生寻找写作的材料,让学生课外去寻找也是非常重要的,来自生活的材料,学生才会表达出真情实感。如让学生学做一道拿手的好菜,让学生春节时精心制作一张贺卡送给父母,让学生在家里常做家务,领悟如何巧做家务,让家长带领小孩一起出春游、秋游。
有了材料,接下来就是如何组织材料,也就是如何烹“米”,把“米”烹得怎么样,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①勤练笔找感觉。好多同学每天看到的挺多、听到的挺多、想到的挺多,但是就是不善于随时记下来,以至于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时间一长,白白浪费掉了。因此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漂亮的小本子,并给这个本子起一个喜欢的名字,如《小草集》《星星集》《甜美的回忆》等,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记在上面,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是一段话、可以是一篇短文。学生只要做到持之以恒,必能找到写作的感觉。
②渗透写作技巧提高水平。学生积累了写作材料,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才可能把文章写好。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写作技巧,这样的效果比较好,可以是从课文中总结出来的写作方法,也可以是老师认为比较实用的写作方法。老师讲的方法多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总会捡到一两个方法。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这就是我们教学的目标。
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把说话训练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环节,就可以不断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