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借物喻人 抒情言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名家引路
  一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桠的枝干挺拔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郭沫若《银杏》
  阅读心得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叙述,将银杏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味。亲切的称呼也拉近了银杏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作者对银杏的热爱之情。银杏的蓬勃、端直、坚牢、葱茏、庄重、嶙峋、洒脱等,也象征着中国人民正直、坚强与不屈的品格。
  二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白杨树虽极为普通,但不甘于平凡。“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写出了白杨树的挺拔之美。而它的挺拔也象征着战争年代英勇作战、百折不挠的中国人民。他们如同白杨树的枝枝叶叶,紧密团结,为了新中国不畏艰险,浴血奋战。这是白杨树的內涵之美。
  写作借鉴
  借物喻人,构思的着眼点就是由物及人,即在描述了某种事物之后,引起对某一类人的评价。如何借物喻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致描绘,重点突出。借物喻人的文章,写物是手段,喻人是目的。不管是花草树木,还是其他静物、动物,关键要挖掘出物与人在形象与品质上的相似之处。只有细腻地刻画出其外在形象,并抓住其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关联的突出特点来写,才能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其精神品质,进而深入地挖掘其思想与情感内涵。
   2.拟人对比,形神兼备。拟人是物的人格化,能使读者更容易捕捉物的意境,体味物的深意。正确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所描写的事物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产生共鸣。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这种方法不仅能突出表现物的某些特点,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而且有利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抒情议论,挖掘内涵。在借物喻人的文章中,恰当的抒情和议论就如同锦上添花,能起到突出主题、升华主旨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抒情议论要紧扣叙述描写的内容,自然贴切,只有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议论要言简意赅,恰如其分,点到为止,不可喧宾夺主,破坏文章的含蓄美。
  学子练笔
  那棵小树
  ◎钟焦平
   好像是冥冥中的约定,在泰山之巅的一块布满石头的荒地上,在阴冷的山风中,就是那不经意的一瞥,那棵小树便印在了我的心里。
   夏日的夜晚依然燥热,我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了,贴在背上,凉凉的。胳膊上也有一种黏糊糊的感觉,很难受,然而此时我却无暇顾及这些,我只是向着我的“理想乡”——南天门不停地前进……
   泰山很高,是那种只在山脚的停车场远远地望上一眼,就会让人想打退堂鼓的那种高耸。仅从红门爬到售票处就用了20多分钟,这让我有些胆怯,但更多的却是挑战高峰的兴奋。
   微微喘气,倚靠在凹凸不平的石墙上稍作休息,大腿仿佛两根沉沉的木柱,满脑子塞满了“好累”“不想爬了”“好想放弃”之类的话,但爬上顶峰的冲动更加有力地推动着我。
   咬咬牙,继续向前。人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凉风中夹杂着阴冷的水汽,裸露在外的胳膊被吹得直哆嗦,无奈,套上塑料雨衣,继续蜗牛般前行。
   再往上攀爬,微微的水汽变成了薄雾,越来越浓,渐渐地,可视范围只有一两米。在这坐满了裹衣取暖的游人并湿漉漉滑溜溜的台阶上,可没什么人敢直立着走过,只能匍匐着,用手抓着冰凉生锈的铁扶手,在浓雾中摸索着爬行。
   寒风愈大,吹打在脸上,开始是疼,后来就是麻了。双腿仿佛耗尽了全部的力气,发软,打着颤儿。
   这时,单是克制自己不要腿抖就已十分费力,还要分出心思来唤醒昏昏欲睡的大脑:加油,还剩一点,还剩一点,只要再走几步,再走几步……快到啦!快到啦……
   六个小时,仿佛做了一场梦,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我终于看到了南天门!我租了一件军绿大衣裹在身上,然后找了一个角落蜷缩在那儿,很快便沉浸在“顶峰”的梦中……
   再次睁眼已是三点多钟,不敢再拖拉,强撑着酸痛的身体向最后的台阶迈进。天色依然漆黑,很多游客都拿着一根登山棍,棍子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寂静的山中回荡。
   眼看着最后的台阶在向我靠近,内心欣喜不已,脚步不禁加快,喘气声不由加重。踏上最后一阶了!我!是我,登到了顶峰!我捂住脸,抑制不住地大笑出来,眼眶也不由得发麻,双腿一软瘫坐在地。太阳正在升起,我抬起头,目光却在太阳升起的一刻被一棵树吸引了去。
   是树!是一棵小树!是一棵长在石缝间的小树,是一棵瘦弱的、被大风摧残的小树!
   在有着能把人刮走的大风的山顶上,树木基本绝迹。就算是有,也只是缩头缩脑地躲藏在大块岩石背后。而它,不躲也不藏,就这样站在那儿!任由风刃削刮那细细的枝丫。
   枝丫在摇晃,它不弯腰;枝干在摇晃,它不屈服;枝杈儿被吹断了,但是它没有倒下!一直站在那儿,挺拔地站在那儿!充满傲气地屹立在泰山之巅!它,不会倒下!此时的它,比太阳还要夺目,还要耀眼!
   心热起来了。我听到耳边刮过的风夹杂着它的呐喊:我要立在这儿,我会立在这儿!
   忘不了,凛冽的寒风;忘不了,泰山之巅;忘不了,屹立的小树。
   (江苏海安县海陵中学,指导老师:骆德芳)
  点评
   作文开头采用倒叙,引出泰山之巅的无名小树,快速入题;接着写自己攀登泰山的过程,六个小时的攀爬,顶峰之高、环境之险、天气之恶……“仿佛做了一场梦”“仿佛穿越了一个世纪”,一路攀来,小作者真情叙述、细致描写、用心体验,带着我们也一起感悟了那种“痛并快乐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美妙感受!
   对于那棵小树,作文最后五个段落,融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于一体,运用排比修辞,纵情讴歌小树坚强不屈、刚正不阿、百炼成钢的精神品质!其实,这棵小树何尝不是小作者这次登山的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勇往直前、方得始终的写照呢?
  (丁忠荣)
  专项训练
  留心观察身边某一事物,试着描写一个片段,寄托自己的某种感情。(300字左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4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