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探多元教学法在中专生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多元教学法在中专生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从病例教学法、讲授法、科学记忆教学以及多媒体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基础医学  生理学  多元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61-02
  医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未来步入工作岗位后的学生个人能力具有着直接的影响,生理学教学的水平还直接关系到了医疗培训事业的发展质量。在现阶段的中专生理学基础教学当中,教师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元教学法不断拓展教学的手段,借助一些现代化的理念以及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
  一、病例教学法
  生理学的教学不能够脱离实践活动,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授课内的知识以外,还可以通过病例教学法,来为学生列举一些相关的临床案例,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生理学的实践相结合起来。在生理学病例的教学当中,教师借助自身对于临床知识的了解,创建课堂与病房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例如在学习血液系统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在一些患有肝硬化或者肝癌的病人群体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一些口腔黏膜出血、皮肤出血的现象?在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以及讨论过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本节课的血液系统相关内容,讲述肝脏功能以及血液之间的联系。在肝脏部位发生病变之后,就会导致人体的凝血功能下降,并且会造成血液的凝固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到了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一些出血现象[1]。教师列举了临床上的一些病例,能够有效让学生感受到生理学知识和现实病情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了学生对于临床医学的了解。
  同时,教师列举一些临床的病例,还能够引发学生讨论,有效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立足于课本的内容,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讲出自己的看法,结合临床的状况,让学生有效地开放自身的思维。
  二、讲授法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一般都是采用语言向学生讲授一些相关的医疗卫生以及生理学知识,但是传统的讲授法对于时间的长度较为依赖,往往会受到课时长度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在立足于传统的讲授法的同时进行一定的创新。首先教师应该增加自身语言的趣味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质量。学生在听课时,会受到教师的讲授水平的影响,例如教师在讲授人体免疫系统时,就可以将病毒、细菌等进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人体的免疫系统比喻成为保家卫国的将士,将每一次抵御细菌、病毒的侵害活动讲述成为一场发生在人体当中的战争。其次,教师还需要保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安排自身授课的节奏与内容。
  三、科学记忆教学
  科学记忆教学主要分为两个内容,首先是理解记忆,教师需要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生理学教学的内容,而不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例如教师在讲授肺通气理论时,就可以结合肺通气功能的测定试验,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一人体器官活动的流程,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的系统及器官,都可以进行系统化的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未来的实际应用当中,举一反三,了解到真正的人体器官活动。其次是需要进行联系记忆,人体当中的各个系统、各个器官之间是存在着一定联系的,例如心脏的跳动,会通过血管向身体的各个角落输送血液,高级神经中枢也会接收到身体各个部位信息的反馈。这就意味着必须要能够将不同的系统以及器官进行联系,才能够保证学生对于人体生理学具有一种系统性的了解。
  四、多媒体课堂教学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无论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基本已经落实到了大部分的教室当中。同理,多元教學法在生理学教学当中的应用也需要借助多媒体课堂设备。教师能够结合一些视频与图片资料,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习水平。例如,教师在讲授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周期变化时,就可以依靠一些动画的形式,来把心肌细胞受到刺激后的反应显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够直接观察到心肌细胞的变化状况,从而了解到心肌细胞相关的知识点。多媒体课堂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节约讲解的时间,有时教师需要依靠大量的文字描述才能够讲解清楚的内容,仅仅依靠一个视频或者是几张图片,就能够把知识点有效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中专生理学基础教学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其中多元教学法的实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的。在多元教学法的应用中,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得到了延伸,并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与内涵性,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展沟通,保证了医学课程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汪晓筠.传统和微课结合的多元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理学成人教育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1):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9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