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和逻辑能力的发展,对于语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教学 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的学习工具,教师利用这种学习工具,可以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优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学习工具,让学生运用工具来理解、交流、创新知识。
一、思维导图教学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思维导图既可以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活跃教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使其掌握读写方法的一种教学策略,又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篇文章的结构组成及内容、段落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文章,最终能够掌握自主阅读的一个学习工具。
构建思维导图主要就是把复杂的知识进行合理分配和归纳总结成一个整体结构,把抽象的思维转变为具象化,给学生形成一个直观形象的表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加上相关部分的解释说明,这样的方式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就像思维导图一样,我们大脑的思维是呈网状的,有不同的节点,从节点出发将放射性思维具体化,各个节点之间又彼此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这样一来就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系统地记忆和管理,长此以往学生在面对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就能自觉形成发散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提高学生抽象思维水平
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来梳理课文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例如,在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以后,拿出纸和笔,开始建立思维导图。先引导学生回忆预习过的课文,让学生用一个词汇来概括赵州桥的特点,比如“坚固雄伟”,再让学生围绕“坚固雄伟”这个主题,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这一特点的,尽情地发散思维,直到完成了知识发散的全部过程。在学生完成了发散以后,将坚固的关键词联系起来,自下而上完成知识主题的建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中,教师会告诉学生应当怎样学习、要学习什么知识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小学生具有想象能力强、愿意探索知识的特点。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预习课文,自己确定要探索的主题。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想学习的目标。然后充分阅读课文,构建主题思维导图,完成课前预习任务。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突破单纯文字的形式,充分利用文字、线条、图片、数字及符号等不同形式并使之组合起来,以呈现教学知识点间的逻辑思维关系,并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各知识点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其实质有清晰的认知和进一步的思考。在这种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下,由于贴近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的认知特点,同时推进教学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形式与结构,特别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而设计的思维导图,其中可插入与教学相关的视听内容,不断增强了教学过程的生动性、直观性,更好地发挥了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启发及思维引导作用。这样则有效地将学生的关注点吸引到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
(三)思维导图在主题复习教学中的应用
主题复习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主题复习是对与该主题相关的所有内容进行梳理与总结。通过主题复习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明确该主题中各个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建立知识点的联系,让学生更为系统学习知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因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结合能力有限,学生难以对整个主题的学习建立完整明确的知识结构。教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主题复习教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整理该主题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整理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标记不懂的地方,并补充完善相关知识点,以便以后更好的复习。
(四)侧重学生能力培养,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要课堂上有精彩生成,需要以學定教,分析学情,事先精心设计导学,让学生明确任务,更重要的是要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简单扼要地讲清规则,理清概念,明白道理。课堂上,教师要讲在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时,一定要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不能会不会都讲,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获得知识,学会举一反三,分辨是非,得出结论,从而牢牢掌握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是小组合作的关键,是课堂学生能够生成的核心。教师要考虑多种激励方式,因材施教,小组分层完成任务,给每个学生有探究和发表见解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展示才能。通过教师的任务驱动,学生掌握探究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发掘自己的潜能,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具体教学应用中,教师要注重体现思维导图的多元性,要懂得借助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多种元素,使传递的信息多元化,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在思维导图的设计中,要围绕教学核心点向外拓展,准确把握教学核心点,这样才能以此为核心,设计出一个各知识点之间既关联又得到充分延展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参考文献
[1]王亚芸,周小蓬.思维导图: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工具[J].江苏教育研究,2016(1):73-76.
[2]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8.
[3]朱小英,马德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
[4]李敏.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4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