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想更好的学习这门学科,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就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人翁的精神,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更多的发挥好学习主导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学习辅助。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是被动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违背了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师应从思想上加以转变,在行动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所以,接下来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主动性 提高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营建融洽的课堂教学环境与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中总结出来的结论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思维活动。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改变以前单一的数学教学模式,积极的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方法去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在实践与兴趣中得到质的飞越。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師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直观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
操作活动能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按照小学生认知规律:感知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抽象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正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使他们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一条途径。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把教师的直观演示与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牢固掌握。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时,教师拿出直径为10cm的圆纸片,以便说明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拿出一根线,用线绕纸板一周,剪去多余的线,再量一量线的长度,量的结果就是圆的周长。然后用圆的周长演示仪再演示一遍,教师让学生拿出圆纸片、铁圈、圆形铁桶、杯子、文具盒里的小圆片,等等,并让他们用上面的两种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把结果填入事先准备好的表格里,观察、比较量的结果。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待一段时间后教师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结果,你们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看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接着,教师引导出圆周率的概念。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为:C=πd。
在这样的动手操作训练中,教师操作,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说话,多种感官参与了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更好地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立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研究一般问题时,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情况,从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小学数学的许多知识都可以让学生重新发现。例如:在比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36:12=3:1,口算后提问: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同时添上100个零,想一想比的比值是多少?经过独立思考,有的同学认为比值应在“3”的后面也添上100个零;有的则认为比值仍为“3”。对此我让他们说出各自的道理,让他们从简单的例子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刚才的问题。学生通过举例、观察、比较,作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的猜想,对于任何一个比是否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再让学生各自举出正例和反例来验证,通过验证更清晰,完整地揭示了比的基本性质,并动用这一性质很快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之所以一开始设计求比值的问题情景,给学生造成困惑的目的是归纳出一般规律和性质的探究方法,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四、做好小结,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进行评价,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整个教学工作,转变自身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让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整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陈玖玲.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金秀梅.基于导学理念下小学高段数学预学的实践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