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取长补短,快速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分组不科学,走向形式化,缺乏指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科学划分小组,把控合作过程,做好合作评价,改变作业布置模式等方式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组合作 初中数学 学习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常态。通常做法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去帮助后进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策略,权当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
一、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与问题
(一)分组不合理
通常,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的时候,采取的是就近原则,教师为了方便将座位相近的同学纳入到一个小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大事整体水平不同,有的时候,后进生在一起,优秀生在一起,组内成员之间起不到引领作用,难以达到良好的交流,难以發挥出数学的价值。
(二)走向形式化
初中课程比较多,数学教学内容多,难度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开展合作学习的时间比较少,有时候甚至让学生课后自由讨论,学生对合作学习不重视,时间一长,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走向形式化。
(三)缺少有效指导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分配小组,完成任务之后,很少关注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遇到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就失去了价值,初中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与计算的学科,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及时指导。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
分组是小组合作的起点,对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必须保证分组的合理性。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基础要有充分的消息的了解,确定小组内部成员的个数,将学生分为4-6人,分组要本着“组间同质,组内互异”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分组要保证小组成员之间搭配合理,成员内部有明确的具体分工,小组长起到领导作用,布置任务要明确具体,教师还要提出一些合作规则,引导学生虚心的向他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帮助,在合作中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及时弥补,达到共同进步的作用。
(二)调控合作过程
初中生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对合作过程进行调控,不能分组之后,就将合作学习完全的交给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每个小组内部选择一个小组长,负责与管理小组内的纪律,通过小组长了解学生对于学习存在的困难,然后进行解答,并且以此为根据,调整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三)认真做好合作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环节,是不少教师很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适时的做出总结与评价,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引起学生对小组活动的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综合起来进行评价,改革评价结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初中数学教学往往是按照教师讲解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保证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些不足。因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数学的教学效果主要就是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新的课程标准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以及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没有办法满足新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思路,真正课堂活动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教师带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新的教学思维的指导下,教师要重新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方式,采取探究的形式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来开展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不仅仅要讲授相关的概念,然后在讲解例题的形式进行训练。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事例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把生活中的相关的事例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逐步的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存在,从而进一步的引入方程知识,通过交流、探讨、小组合作等活动,解决例题以及在课堂上出现的其他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五)改变作业布置的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作业的布置往往是在课程教学完后曾之后,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获得学习上的反馈,这些作业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数学作业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新知识开始学习之前,既要布置好预习的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发现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带着问题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学生在学习之后回顾先前的作业,对于学到的知识能够再次的巩固,这对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探究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三边的平方关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认真的完成作业,就会发现其中的特殊的形式,在第二天的学习中,学生会带着这个问题与教师一起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效率大大的得到提升,教学效果也得到显著地提高。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明杰.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浅析[J].成功(教育版),2016(08):49-50.
[2]张文倩.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之我见[J].大观周刊,2017(05):56-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96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