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课不讲下课讲”论断的辩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有些人质疑教师“上课不讲下课讲”,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以偏概全,也有社会原因,被放大成为整个教师群体的行为,造成了社会的误解。本文分析了这种说法形成的原因,并期盼通过指出问题的方式,引起关注,让人们正确分析原因,尝试解决教育痼疾。
【关键词】原因分析;资源竞争;解决痼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常常听到有些人说,现在学校的老师都是“上课不讲下课讲”,老师上课的时候不讲重点,逼迫学生课后有偿补课,职业道德差,不配为人师表。这句话以偏概全,影响非常恶劣,众口铄金,对教师形象的抹黑甚至激起了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素养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质疑。许多人认为教师有偿家教肥得流油,教师“上课不讲下课讲”,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一宗罪过,整个群体被列为嘲笑质疑的对象。
其实仔细思考起来,这句话还真经不起推敲。那究竟是谁先说学校教师“上课不讲下课讲”的呢?经查网络,这句话最初出自某培训机构的创始人,为了招生扩大生源,反复宣传学校教师“上课不讲下课讲”,只有到培训机构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其实是培训机构为了扩招生源,对学校教师进行变相贬低。至此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那么社会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对这一观点认可呢?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应试教育的压力
家长之所以愿意让学生到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去上辅导班、强化班、特长班,恰恰是因为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高考分数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前途有重大影响,至今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仅是高考的压力,中考亦面临同样的竞争,甚至发展到幼小衔接也需要考试。正是社会整体的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为了占有这种资源,就加剧了竞争的程度。
在这种篩选机制下,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其他孩子,就竞相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辅导班、加强班,有的学生在休息日一天时间里要上七八个辅导班。家长不仅要接送付出时间成本,家庭教育支出也大大增加,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就造成了孩子累、家长累,整个社会都有了负担。
面对这种社会现状,没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也没有媒体以客观的舆论导向引导家长去分析存在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各界,都有自己的委屈和无奈,认为学校已经不是一片净土,所以学生才不得不去补课,逐渐把这种不满发泄到教师身上。由此,“上课不讲下课讲”这一嫁祸到教师身上的论断“深入人心”,原因是大家需要一个迸发情绪的出口,应试教育压力山大,教师其实是在为整个社会的不满情绪、焦灼情绪背锅,至于深层次的原因无人去追究。各地近年来高考做了诸如3+“X”自选科目、走班制、多次考试取其中最好成绩等探索,但却仍然没有完全改善当前的现状。
二、校外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
从媒体颁布的数据来看,国家一直在出重拳整改校外培训机构。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余万所,存在问题机构27万余所,整改率只有59.82%。从上列数据来看,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要多于合格的培训机构。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调查的情况,有很多培训机构是无证经营,无教材纲要,无详细教学计划,大多是外聘在校大学生等人员担任教师,有的是集体培训,有的则是一对一培训,随意性较大。
即便是合格的培训机构,为体现出与学校教育不同,抢占各种培训市场,拼尽全力大办艺术特长班、英语口语班、各种奥数班、物理化学竞赛班,还有作文强化班。学生在培训机构学的难度大、内容深,有些甚至是超纲教学。例如在小学阶段,学校里课程设置完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主要是基础普及教育。学校课内所讲的内容肯定与课外培训所讲的内容不一样,这也造成了部分家长认为,课外辅导班讲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老师课内没讲。还有诸如数学的奥数班、奥林匹克竞赛等,都教学了很多超纲的内容。辅导班为了增加生源,会把初中的教学内容放到小学的课外辅导班上讲,而高中的内容放到初中的课外辅导班上讲,甚至是把大学里的课程放到高中的课程里教,这完全是拔苗助长的行为。表面上看学生学到的东西多了,其实超课标,超教材,属于拔苗助长的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教学有不同的出发点,学校教学是普及教育,而校外培训机构则立足于各类特长生的培养,根据社会需求适当收费。而当前很多校外培训机构,之所以无限夸大宣传校外培训的作用,目的是多招生多收费,贬低学校教师,才会有更多家长愿意把学生送到培训机构去上课,这正是有些培训机构宣传学校教师“课内不讲课外讲”的真实目的。
三、个别媒体的以偏概全
教师队伍中有极个别的教师,可能会在上课的时候不讲重点,到下课逼迫学生参加课后补习班,但是在全国1500万教师之中,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都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教育是一个良心工程,绝大多数教师将从事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始终爱岗敬业,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当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教育主管部门,始终在致力于采取各种措施,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出台了相关文件,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家长随时可以举报,如果发现教师在校外机构担任教职,会受到开除警告等处理。教师如果和上级的文件精神相违背,那就是属于顶风作案,无异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
加上教师还需要进行职称评定、年度绩效考核、模范评优等评价,如果上课不讲重点,学生的成绩就提升不上去,教师个人在学校里不会受到尊重,不受学生欢迎。如果一位教师本身班级的课都不好好讲,怎么可能带出优秀的学生?如果自己班级学生成绩非常差,那么有偿家教怎么可能会有生源?即便是去办培训班,或者到培训机构去担任其他的兼职,学生家长也不会聘请这样的教师进行有偿家教。当前学校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工作量非常大,有的学科要兼任多个班级的课程,每次上课的时候,重点问题总是强调了又强调,生怕学生听不懂。平时八小时工作之余,批改作业、备课、批改试卷,教师的本职工作需要全身心投入,课上不讲课下讲,这样的逻辑推理根本就不符合现实情况。
的确不可否认,有些地方教师的工资每月只有两三千元,个别教师难免会牺牲自己的周末或假期时间,到有偿家教机构去兼职,补足自己家庭经济的不足。这些教师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学生上课听不懂,课下再去补。
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呵护与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但有些媒体并没有关注教师整个群体是如何敬业工作的,却把挖掘个别教师的不良行为作为吸引眼球的工具,导致本是批判教师这个职业中的个体,却被放大到整个群体的行为。
如果社会媒体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提高教师待遇,放在教师正面形象的宣传,放在让整个社会探讨课外培训机构大量存在的真正原因,放在集思广益寻找当前教育前行的出路上,这才是教育良性循环的助力。当前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当中极力抹黑教师,质疑教师这个职业时,实际上是动摇教育的根本。当教师这个职业丧失了社会的认同感之后,一线教师被社会舆论越压越憋屈,无所适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舆论的推波助澜不仅让教师丧失了尊严,而且也会让教育的道路越走越窄,方向更加迷茫。
面对“上课不讲下课讲”的论断,直到有一天,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真正找到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案,这种说法才会真正消失,这也是广大教师的期待。
参考文献
[1]殷少来.“我们喜欢老师怎样做?”[J].江苏教育,2003(5).
[2]许红梅.教育要讲究策略[J].江苏教育,2005(9).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2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