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在中职语文课堂绽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现状,笔者挖掘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材,依据学情,探寻德育滋养的契机,探寻经典小说、散文,寻找德育感化的力量。给迷茫期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作正确引导。
【关键词】中职;语文;德育;潜移默化;文以载道;人文性;工具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68-01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知识储备有限,文化素养稍欠。笔者深信鲁迅先生的文化救赎原则。立足于现实,笔者提炼蕴藏于课文的精神力量、道义原则,让这些养料成为滋润中等职业学生荒芜心灵的甘霖。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所从事的教学对象,我钻研教材,了解学情,研读课标,着重实践,通过摸索,深深地认识到:只要立足于学生,巧妙寻找情感教育的契机,就有利于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
一、在“硬汉子”身上寻求乐观生活的因子
坚强、奋进、向上,这些本就应属于16岁左右孩子的精神力量,在他们身上却难以找到。自卑、空虚、堕落、懒散,是生活的常态。他们在作文中也写到,都说普高压力大,他们嫉妒我们轻松自在;可是我却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有目标。我们狂玩过后,随之而来的空虚无聊,那无形的压力更为可怕。
针对他们这种内心,我想起小说中强者形象:比如《老人与海》中的“硬汉子”形象。
在教授这类文章时,我探寻小说的精神力量如何在我的学生身上起到一定的激励、唤醒作用。比如《老人与海》,关注老人身上的“硬汉子”精神,那种对命运不屈不挠的意志。同学们能领略全文的大意,可只有关注细节,才能真正领悟“硬汉子”精神。我请同学们以图表呈现文本,找出每一次老人的身体状况如何,工具是什么,和鲨鱼斗争时的先后的精神状态。比如大鲨鱼第一次出现时,文中写到:老头儿现在的头脑是清醒的,正常的,他有坚强的决心,但是希望不大。他向它扎下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有坚决的意志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当他发现刀子很钝时,他想,有一块石头磨磨刀多好。他想好多东西都是应该带来的,但是你没有带来,老家伙。现在不是想你没有的东西的时候。想一想用你现有的东西可以做的事儿吧。他用自己的遭遇演绎了:一个人生来并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毁灭他,可你就是打不败他。
二、在不幸“小人物”身上探求前车之鉴
目前社会风气,物欲横流。浅薄、浮华、奢靡、享乐盛行。有些学生,自觉不自觉接受、盲从于社会的不良习俗,视之金科玉律。痛心之余,作为人师,我只能想到如何发挥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巧妙地引导他们回到正确审美观的路上来。
莫泊桑的《项链》就是一剂良药。当时,上层社会盛行的是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追求享乐追求虚荣。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成功,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主人公玛蒂尔德,就盲从于身边这种浮华思想泛滥的气息。
类似当前的一些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三观,一味追求安逸享受、风花雪月的东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丹唇、桃面、柔膝和小蛮腰上。与之擦肩,那脂粉气、造作态令人窒息。
于是我放慢讲《项链》的节奏。关注玛蒂尔德生活追求内容:雍容高贵、奢华虚幻,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对于忠实的丈夫,温馨的肉汤,朴实的房屋,养尊处优的生活不珍惜。整天走火入魔似的想入非非。
玛蒂尔德虚荣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她生活在把女子当作花瓶、玩物的社会,是那个社会对她的毒害。所以魯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镣铐深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却苦难的标记。”
天价三金、钻戒,亮闪闪的,闪的是荣耀的光芒,却圈住了自己的人生,从此金镣铐的人生之路便渐行渐远渐迷茫,人生价值再无光泽,生命犹如肥皂泡,转瞬即逝,行如就木。一个又一个沉重的思考,一个又一个类似自己的心理积习的错误认识,直击他们百无聊赖的人生,他们怎么不会有所触动呢?
三、在情意浓浓的散文中汲取情感养料
我朝夕相处的中职生,多是长期留守、无情感滋养,性格冷漠、自我,为弥补,父母大多寄托在顺小孩子心意买、买、买上,造成一种爱的扭曲。心灵家园的荒芜,亟待引导!而一篇又一篇关于情感净化的散文正是他们亟需的养料。
散文作者是要拥有现代意识感的,需要散文家站在历史的高度,对传统文化中的一系列观念进行审视。散文家的情,就同自己的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以现代意识去审视生活,就能站得高,看得远。①好的散文作品有着丰富的人文性,容易感染人、鼓舞人,对于增进个人修养不无禆益。
朴实。面对生活的艰难,依然苦苦拼搏。即使在困窘的境况里,依然不失对诗意、优雅人生的热爱——院子清清爽爽,石榴花永远得到很好的照顾。
境况如此凄苦,母亲又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呢?学生通过解读对待亲人依然宽宏大量,慈悲为怀!那位尖酸刻薄的姑母,专会鸡蛋里挑骨头,可是母亲极能忍耐,宁愿受命苦的大姑子的气,气量很大。在现实生活中,与亲人相处何尝不应该用一颗包容之心去面对呢?
再从爱子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母爱平凡而伟大。父母爱子,必并为之计深远。“我”毕业后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在爱子方面,母亲的确深明大义!
爱,总是来不及等待!当老舍身在异国他乡时,对母亲是无尽的思念、担忧,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珍惜和亲人相处的分分秒秒,学会感恩,这种思想引导孩子早早树立。这些文章,对于孩子的情商提高和为人处世都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以上,是我在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小小的探索。这群可爱的中职生,他们的言行举止是需要引导的;对于名家名作中所展现出的人文素养理念,他们是能敏锐地捕捉到的,并愿化为前行的力量。我细心感化、引导教育,他们的仪表仪容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有了梦想,有了追求。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写作学高级教程》第297页 主编 周姬昌 副主编 李保均 林可夫 武汉大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18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