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是国家精神的魂,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一个人品格的树立、思维的养成、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走向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传统中华文化引入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有效传承文化,促进民族进步。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优势,阐明信息化教学模式对教与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如何将传统文化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并给出了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分析证明,给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传统中华文化引入
  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因此,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到语文教材中,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方式,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本身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我国应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还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本文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加强经典名著诵读、编写校本教材三个方面,提出了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1.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
  把单一的知识传授变成互动式的探究合作学习;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师生的群言堂;鼓励学生多疑、多思、多探讨、多合作、多发现。教师对于学生口头或书面做出的各种答案,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的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1.2变狭义的读写为广义的读写
  语文教学大胆突破传统的仅仅限于教材和课堂内的狭义读写,变为广义的主动延伸到课外的新读写。教师既要立足于课内,适时地对课内重点段落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思维,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要加强课外阅读和学生自主阅读训练指导。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能真正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指导。例如,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指导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后要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巩固在阅读中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指导学生及时反馈阅读情况,反省阅读的方法等等。
  1.3变注重德智为全面发展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突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这些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有机地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人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教师更要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而涵养自己的品德。
  2、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我国应对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文化的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世界文化也呈现多样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文化的全球化必然伴随着西方文化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击。比如,一些学生热衷于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但却对清明节、重阳节了解甚少。一大部分学生从小就习得一口流利的外语,但是却不能准确的利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表达交流。这些现象令我们堪忧,如果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和发展,那么它们就将在全球化趋势下慢慢消亡,这个民族也将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是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主体,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中寓言故事、古诗词、民间故事、对联的学习,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应对全球文化的冲击。
  2.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感化,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思想情感。例如,语文教材中的民族文化、爱国篇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3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也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支撑。所谓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它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语文教育要想实现这一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必须借助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支撑。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3.1立足课堂,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经过教育专家通过精心筛选的,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名著和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每一篇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课文,挖掘文章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内涵,如爱国主义精神、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等,通过向学生讲解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3.2加强经典名著的诵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语文课程标准的不断完善,传统文化内容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尤其以经典的名著最为突出。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學生对经典名著的理解和诵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例如,《离骚》一文,反应了作者对楚国政治的黑暗和残暴表示不满,也表现作者与祖国同休戚、共存亡的爱国主义精神,像这样的文章老师要要求学生多诵读并背诵下来,通过诵读加深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3.3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主,编写校本教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正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因此,学校可以通过编写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比如,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可以编写一些他们在当地的一些著名的故事供学生阅读。还有沂蒙山区可以通过编写一些抗战故事,继承和发扬具有地域特色的沂蒙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丰富语文教学。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有很多,教师还可以同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学生的认同感,这些措施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温艳.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26)
  [2] 武育新.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
  [3] 陆紫秋.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
  [4] 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2011(10)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22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