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力学教学中的体会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工程力学是近机类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结合西京学院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课程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为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程力学 课堂教学 实验教学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是机械、汽车、材料加工等近机类工科专业的必修课,与工程技术方面联系比较紧密。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而力学的研究成果又改进工程设计思想。工程力学包含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大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材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由于其课程里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和分析问题,学生相对较难理解,再加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培养方案的出台,目前国内高校工程力学教学普遍面临着教学课时数减少,教学内容不变,而教学要求不断提高的困难。如何能在少学时的情况下,教师做好“教”,学生做好“学”,且有质有量的完成工程力学课程任务,是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根据作者近几年在工程力学课程方面的教学经历,浅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及教学方法的探索。
1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师生课堂角色的转换,教师扮演“导”,学生去“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习惯课堂上只当听众,真正参与到课堂上的人少之又少。想要改善课堂情况,教师需摒弃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程开设初期,教师可先对所带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可采用自由组合加少量干预的方法,尽量保证各组能力相当。合理的组员分配,在后期课堂谈论及演讲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促进学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为主线,深入讲授基本概念及简单应用,讲清知识构架和脉络关系,做好“导”的角色,学生以组为单位在课后通过协作、探究和讨论的方法,解决综合复杂的内容,并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和找问题的方式做好“演”的工作。例如在讲解约束反力的类型及受力情况时,教师可先举出生活化实例,讲授约束概念,引导学生说出简单约束反力的方向及作用点。再由此引出常见的约束类型,让学生根据约束反力的概念推出复杂约束的受力情况;在讲解材料力学各种变形内力图的画法时,讲清内力在不同变形中的不同叫法,以拉伸变形的轴力图为例,先以最简单的两端受力的直轴为研究对象,讲清截面法的步骤,再循序渐进改变直轴受力的位置及个数,课后给小组布置阶梯轴不同位置受力情况的任务,增加知识的难度,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通过课后的讨论、协作,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的讲解和分析任务,做好“演”的工作。教师注意在学生“演”的时候,一定要进行点评,并给予一定的肯定,这样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力学的兴趣。
2“演示性”实验变“操作性”实验,增加实验教学考核的多样性
工程力学的实验集中在材料力学部分,主要进行拉伸、压缩、扭转及弯曲四种变形的演示,学生通过看实验现象及应力应变图认识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典型脆性材料铸铁的断裂面及性质区别。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只需观察实验结果并写成实验报告即可。由于其缺少参与性,探究事物性能的积极性相对减少。为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及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其操作的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拍摄为视频,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最后以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教师在对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定级定档时,会从试件的断裂位置、实验数据图、视频拍摄及答辩情况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内容,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可分工合作,答辩时彼此合作。例如在进行低碳钢拉伸试验时,教师负责布置任务讲清实验步骤及操作细节并进行相应的演示,小组组长接到任务后,根据组员性格特征将分配两位组员做视频拍摄,一位组员负责操作电脑,一位组员负责操作电子万能试验机,最后一位组员负责测量数据。各个组员有效合作,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通过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笔者发现学生不仅对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并愿意进行多次尝试,追求真理的潜质得到的启发。
3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课程考核新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优质资源的共享变得越来越普遍,人才培养目标以从单一规模化、专业技能型的模式转为个性化、多样性及创新型的模式。为满足培养要求,仅通过简单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多样化学习的诉求。如何有效的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在高校学习考核中越来越重要。笔者在对工程力学课程成绩进行评定时,通过五部分来确定:平时成绩10%+小组研讨10%+在线测试10%+实验成绩20%+期末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通过手机APP随时跟踪并记录其课堂参与情况,根据的经验值确定;小组研讨主要通过课后项目小组的讨论及课堂讲解情况确定;在线测试通过网络优课布置,每一章都有相对应得自测题目;实验成绩的确定主要通过实验报告及答辩成绩确定;期末成绩主要集中在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技能及其应用上。多样性的考核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4結束语
通过近两年的教改试点来看,其效果较为明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提高,团队协能力得到加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改善。总之,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教”、“学”并重,教师不仅要“教会”,让学生“学会”更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贾巧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自然科学,2016(04):93.
[2] 马景槐.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教改与实践[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2):107-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6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