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初探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以高职院校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引入市级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通过建设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炼出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专业人才解决方案。该项目成果对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如何与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内涵建设和协同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    键   词]  技能大师工作室;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056-04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列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之一,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国家高技能人培养计划》鼓励各级政府、行业、企业,选拔生产、服务一线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单位建设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
   近年来,各地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培育和创建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特别是依托职业院校为主体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蓬勃发展,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技师学院等都在积极开展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
   依托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张勇(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于2017年12月经泸州市评审认定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一年的运营中,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探索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一、传统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然会不断增强,但是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却普遍存在严重的不足。高等职业院校承载着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败。因此,对高职教师队伍的要求大大提高,一支素质过硬,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储备,又有较强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是实施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以下简称焊接)专业是一门技术技能性强、知识面相对集中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较少,每年的毕业生人数有限,但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特种设备行业加强了管理和监督,同时大量外资制造业和技术服务业的涌进,使焊接专业人员更加稀缺。高职院校作为焊接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合格毕业生,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高端、重大及精密装备对焊接技术和焊接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普遍存在高技能蓝领“一将难求”、一线工匠高薪难聘等现象。究其原因,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传统焊接技术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一)以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
   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焊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形式来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大致为1∶1左右,授课内容基本在教室或实训室(车间)内完成。但是,基于学校师资力量、实训设备、材料成本、安全生产管理等诸多问题的影响,较难在校内实训基地实现模块化、案例化、生产过程性等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反映理论教学内容单调乏味,实训课程缺乏特色、创新性不足,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轨,没有满足新形势下多数企业对焊接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二)“双师型”教师短缺,实训师资团队力量薄弱
   教师队伍尤其是实训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的根本。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是,一直以来受高校教师准入要求的影响,高职院校也普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误区,认为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够用即可,重视程度不够,待遇存在差别,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及职业规划。
   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仍然较为紧缺。一方面,多数青年教师是高校应届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基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工作经验与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的教师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但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些都对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造成不利影响,不能有效培养高职专业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三)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开展深度不够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焊接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校企合作还处于“一厢情愿”的阶段,虽然多数职业院校都与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建立了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但是实训教学工作缺乏持续性、规范性和实效性。企业处于被动接受方,并且往往因为生产任务、职业安全等因素参与度不高,学生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训往往流于表面,工学结合的形式大于效果。校企合作并没有真正解决企业人才需求的痛点,没有形成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助力,难以进行“产、学、研”方面的深度合作和互补,产教融合更无从谈起。
   二、焊接专业引入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
   焊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旨在给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创造一个优良环境,提供一个广阔平台,更好地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技能大师可以作为项目(工种)带头人,以现代学徒制等签约形式,传绝技、带高徒、造工匠,加快高技能人才集聚,形成技术创新团队,为技术改革、科研创新、教学改革等提供交流平台,为院校、企业及社会培养技能骨干,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锻炼成长和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在以往传统的、较为成熟的焊接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嵌入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构筑“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目的就是要以市场和企业的需求以及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实践
   (一)功能定位
   焊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一种创新的人才成长培养方案,区别于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该模式的定位体现在两个方面:(1)以发挥技能大师等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大师的“大国工匠”精神培育学生的“年轻小匠”气质,带动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在高职院校的实施;(2)以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学院内涵建设发展,与学院的办学战略和发展理念相互契合,产生质变。
   “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以传统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和企业的优质资源,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作用,将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融入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承担起培养人才核心技能、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二)管理模式
   在学院和企业的积极推动下,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实践课堂、技术培训课堂、第二课堂等形式组织教学,对在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参加焊接技能比赛的学生以及校外参培企业职工等群体开放。工作室实行相对独立自主的管理模式,技能大师作为主要负责人和学院管理者代表共同负责推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运行与管理,制定发展目标,对团队成员实行二级管理等任务。工作室成员组成的教学团队是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撑的队伍,“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具体负责专业教学、培训、带徒传艺、技术攻关创新、科研以及校企合作等。学院和系部则对“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建、申报和运行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
   (三)制度建设
   为规范管理技能大师工作室各项工作任务,进行长远性、系统性的建设,自工作室成立后,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综合管理制度》,规定并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明确了领办人岗位职责和工作室成员岗位职责,按照泸州市和学院对工作经费管理要求建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并按照管理办法规范使用工作室经费。同时,结合技能大师工作室的運行,对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进行更新和修订。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
   1.教学团队针对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焊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和更新,明确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流程。以往的专业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侧重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理实一体教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而技能大师工作室则采用学徒制、签约制等方式,侧重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以国家、省级和行业的焊接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企业技术革新、技能创新为导向,用行业最前沿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来组织、提炼、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两者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
   2.大师工作室积极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实习内容、教育模式改革等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运用创新、灵活、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五)培养效果评价
   学生在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教学课程计划内容的同时,必须完成相应的项目工作任务。对学生培养的教学评价采取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分互认方式,认可学生参与大师工作室的各种技能培训活动,折算为学分计入学生修学分总数;(2)职业技能鉴定方式,在培养模式中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双证书”认证制度;(3)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培养形式,采用顶岗实习对完成产品生产、工作任务、岗位练兵、技术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4)对参加各类各级焊接技能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的获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四、“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一)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桥梁,搭建产教融合新路径
   通过焊接专业和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联合创建和运行,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协同育人”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在文化育人、企业在技能育人方面的优势,找到校企合作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空间,谋求务实的合作方式,开创了一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2018年4月,技能大师工作室牵头承担了对泸州市华润兴泸燃气有限公司的70余名焊工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工作,效果良好,受到企业的好评。2018年8月,工作室应企业邀请,派出两位教师到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8天的焊接技术强化培训,为企业参加全国“振兴杯”焊接技能大赛四川省选拔赛的选手进行专题培训,参赛选手最终取得较好成绩,企业对我工作室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2018年工作室成员分别到东方电机、长征重工、海大橡胶、长客新筑、科新机电、长安汽车、东风小康、众泰汽车、重庆海尔工业园等大型企业,以及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专委会、重庆市机械工程协会无损检测分会、宜宾市焊接协会、成都市张巍(车辆焊工)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德阳市彭谢宜市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川空集团劳模(焊接操作技术)创新工作室等行业协会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广泛了解企业的人才和技术需求,探讨共建师资队伍,为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础
   (二)以大师为引领,提升专业师资水平
   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及其团队的领军作用,培养中、青年技术技能型教师,从技能水平、教学能力上全面开展青年教师与资深教师或企业优秀专家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师徒结对”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下企业实践;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岗位互换,共同承担或参与教改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行业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培养,在大师带领下,校企合作共同打造一支集焊接教学与实践为一体,既传承传统技能,又注重技术创新的专、兼职中青年技能骨干团队。    (三)以创新为根本,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和大师工作室创新项目,通过生产实习和实施创新项目,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既要传承大师的精湛技艺,又不墨守成规,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线,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采用“练-学-思-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技能训练体系和常态培养机制,把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竞赛、教学改革与校企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大师工作室师资、实训设备和实习基地等资源优势,积极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鉴定和技术服务,努力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2018年度,工作室积极开展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共计培养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焊工86人,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焊工51人,签订师带徒协议15人。企业对我院焊接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表示高度赞赏。2018年3月,工作室选派2名焊接专业签约学徒在攀枝花举办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四川省选拔赛,获得第8名和第10名的好成绩。张勇大师还接受大赛组委会的聘请,担任了裁判员的工作。2018年6月,工作室选派3名焊接专业签约学徒参加在西安举行的第九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院校大赛焊接比赛,获得了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工作室两位老师获得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签约学徒一人还获得省教育厅评选的2019届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2018年11月,我院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主赛场,承办了第二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决赛,反响极佳,受到组委会的发文表彰。
   (四)以科研为动力,推动技术发展和创新
   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一年来,立足学院,面向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为企业解决多项生产技术难题。大力开展焊接技术、无损检测、机械加工等科研活动,把科研活动与专业建设、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工作室成员的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从2018年至今,工作室成员与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泸天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天华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泸州华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开展了技术合作,通过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承担或参与教改科研项目等途径,既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实践技能水平,也提升了学院焊接专业和大师工作室的行業服务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工作室成员联合泸州华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课题项目“极寒工况下液压缸用异类材质焊接工艺”的研究;联合泸天化弘旭工程公司开展了化工行业低压反应水冷凝器管板对接焊结构、硝酸吸收塔冷却排管的管板焊接、SA-335MP11和TP304H异材钢焊接工艺及力学性能研究等技术攻关项目,均取得预期成果。2018年工作室成员以主研人身份共申报省级教育厅课题立项2项、院级科研课题立项2项,发表公开学术论文10篇(含中文核心4篇)。
   (五)以服务为宗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利用工作室的资源、人才和设备等优势,充分发挥其精准帮扶、服务社会的功能,积极为中高职衔接、中小企业发展等提供资源服务、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
   在中高职衔接和智力扶贫方面。工作室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以精准培训为抓手,以技能竞赛为平台,变“借势”为“造势”,改“输血”为“造血”,走出一条新路子。2018年10月,学院派出工作室人员作为帮扶专家,赴我院生源基地学校西昌市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开展焊工教师技能专业对口帮扶培训。
   2017年12月在学院安排下,工作室同时承接三所中职学校师生为期1个月的焊接技术强化培训,包括一所我院中高职衔接签约学校(四川省长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和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一所我院对口精准扶贫单位(四川省开江县职业中学)。三所学校选派的6名学生经培训后,一起参加2018年四川省中职学校学生焊接技能大赛,共获得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工作室的声誉不断提升,不仅吸引了三所学校的学生踊跃报考我院焊接专业,也得到校方的高度认可。2018年11月,开江县职业中学、长宁县职业技术学校、古蔺县职业高级中学、泸县建筑职业中专学校等四所学校再次选派师生来到我院,由工作室负责进行为期2个月的新一轮焊接专项培训,参加2019年1月四川省中职学校焊接大赛,又取得了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综上,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引入泸州市“张勇(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省内中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当中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同时极大促进了焊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形势,2018届焊接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通过一年多的建设实践,焊接专业与技能大师工作室协同发展,形成共同体,已初步探索出具有一定特色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炼出一套科学、合理且有效的专业人才解决方案。该项目成果对高职院校各相关专业,如何与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内涵建设和协同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朱宇亮,石善政,李宁,等.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进行“精英工匠”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16):1-3.
   [2]张利川.关于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的思考[J].焊接技术,2016,45(S1):41-44.
   [3]肖其盛.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7,4(48):348-349,364.
   [4]中国职协课题组.传承工匠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培养技能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现状研究(一)[J].中国培训,2017(13):19-21.
   [5]中国职协课题组.创新培养模式,顶层设计引领,企业学校践行技能大师工作室发展现状研究(二)[J].中国培训,2017(15):30-34.
   [6]常静.解析制约高职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瓶颈的措施[J].中国职工教育,2014(4):41-42.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4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