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封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以及影响其体育锻炼动机形成的因素,本文对开封市具有代表性的4所高校部分大学生的体育动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有多方面原因,其动机也受其所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影响。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科学引导他们的体育动机,发展体育动机强度,让广大学生能够有效的选择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使更多的人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从中受益。
  關键词:体育锻炼  强度  动机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6(a)-0186-02
  1  研究意义
  体育动机是大学生在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的情况下产生的,体育动机有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等特点,是大学生内在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的表现。内部动机主要是学生自身心理、生理变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内部动机一般很难表现出来,当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某一物质追求与渴望或对外界压力可以坚持进而形成信念就是他们体育动机的外在表现。
  针对于开封市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我们也要做充分了解,只有了解本地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才能对症下药,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有效的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健康事业。只有让大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才能调动更多大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全民体育,把体育锻炼的益处惠及更多的人。另外项目的选择也很重要,只要科学的引导和兴趣指引,才能真正实现全民体育,实现体育强国。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开封市四所高校:开封大学、河南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大学民生学院4所学校共计100名学生。
  2.2 文献资料法
  搜集大量书籍和CNKI的硕博期刊、论文以及学术著作,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等内容进行查阅。
  2.3 问卷调查法
  我们对4所学校共计1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计回收问卷100份,其中有效问卷75份,回收率为75%。
  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分类整理并算出百分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分析
  大学生群体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所以不同个体之间,对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也有所不同,表现出来的兴趣也就有高有低,经过数据统计,主动性最高的是强健体魄,有36人,占比为51%,其次是为了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压力,人数24,占比34%,最后是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人数10,占比为15%,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对不同体育动机的需求不同,表现出来的锻炼动机强度也不同。
  可将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分为三大类,即:第一类强身健体,包括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抵御疾病;改善心肺功能,其平均人数是21人,占所调查人数的35%;第二类是改善体型,包括减轻体重、改善体态和外表,其平均人数为9人,占所调查人数的15%;第三类是愉悦身心,包括感觉好、有良好的自我表象,在运动方面获得成功,其平均人数是9人,占所调查人数的15%。
  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强度分为五个等级,即:85~100分之间为第一个等级体育锻炼动机很强,有5人,占所调查人数的8.33%;70~84分之间为第二个等级体育锻炼动机强,有23人,占所调查人数的38.30%;50~69分之间为第三个等级体育锻炼动机较弱,有28人,占所调查人数的47.70%;35~49分之间为第四个等级体育锻炼动机弱,有4人,占所调查人数的6.67%;20~34分之间为第五个等级体育锻炼动机很弱,这个等级没有人,说明大学生的体育动机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动机相对来说还比较弱,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以适当方式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从而推动学生主动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3.2 大学生体育动机选项分析
  3.2.1 增强体质
  增强体质类其中包括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抵御疾病;改善心肺功能四个项目,比例分别是13.3%,60%,46.7%和20%,其中动机最强的是增进健康,有24人,占所调查人数的40%,说明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越来越多学生意识到身体健康重要性,体育教育让学生有了直观的体育健身意识。
  3.2.2 改善体型
  该类中减轻体重人数为8人,改善体态和外表人数为20人,占所调查人数的33,3%,改善体态和外表中动机很弱的只有2个人,占3%,说明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运用体育锻炼这种正确的方法进行自我体型的改善。
  3.2.3 愉悦身心
  该类包括感觉好、有良好的自我表象,在运动方面获得成功,其中占33%的是动机较弱,而百分比最小的是动机很弱,有5人,占8%。由此可以看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已经从体育锻炼中找到快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健康与美有机结合的艺术。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一般来说由于大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所以每个人的自发性锻炼的主动性存在差异,可以量化来统计,一级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二级则是补充体能,自我减压,三级则是最基本的一种,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经过统计表明,一加三级总和与二级基本持平。
  (2)数据表明大学生不同个体的自发锻炼的主动性有不同,缺少自发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占比将近一半,大多数参加锻炼的主要目的,既不是锻炼身体,也不是为了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多数学生表示锻炼为了增加体能,缓解压力。
  4.2 建议
  (1)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群体的主力,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所以大学不仅要为大学生增进知识,同时也要把身体素质提高,保证一定量的体育活动,这也是国家提倡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
  (2)大学生最初的体育锻炼,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康,缓解压力,逐渐延伸出相关的审美能力、宣泄方式、健康健体等、也就是组织相关的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综合结果,逐步形成了全民体育的观念。观念的形成就是在大学生学习的同时,进行体育锻炼,感受到了它的好处,也激发了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当然了,每个学生兴趣不同,应当选择符合自己兴趣,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锻炼在于坚持,持之以恒才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先雄,阳慧敏,杨芳.校园环境对在校大学生身体活动参与度的影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1).
  [2] 寇玲.柳景.终身体育动机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35(3):28-30.
  [3] 王和平.当代大学生体育动机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351-1352.
  [4] 黄柳倩,黄翔,温宗林.影响广西大学生健康体育行为的因素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87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