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客家民间音乐传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客家是汉民族一个重要分支,由于历史上战乱与自然灾害的原因迁徙到赣、粤、桂、闽这几个省份,在长期的繁衍生息中,其原有文化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在百花争艳的客家文化大花园中民间音乐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文化体现了客家人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了客家人的风土人情,体现了其勤劳质朴的性格品质与思想情感。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客家文化的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有一些文化日渐衰落消失,在这个背景下加强对广西客家民间音乐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多元文化 客家民间音乐 传播策略
客家民间音乐有着特定的产生背景,成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其音乐文化的传播与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现如今文化发展越加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对一些民间传统文化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喜忧参半。广西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该地区的民间音乐最具客家文化特色,伴随民间音乐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后客家音乐文化传播发展越加受到人们的重视关注,对客家民间音乐的传承保护成为当前客家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客家民间音乐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客家文化的繁荣发展在理论上提供些许有利的参考。
一、 形成背景
作为汉民族支系之一的客家起初是在中原区域内生活,到了西晋王朝,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时期之后战乱饥荒频繁,人们为了躲避战乱与自然灾害进行大规模的地域迁移,来到了赣、闽、粤、桂这几个省份定居下来,世代繁衍生息于此。其中多个民族聚居在广西,客家人经过风霜雨雪,在长途跋涉后来到广西,因此广西成为客家主要的一个聚居地。全区都分布着客家人,在贺州等地分布集中,根据相关不完全的统计显示有超过600万的客家人分布在全区,超过120万的客家人分布在博白县,成为全国客家人聚集最为集中的一个大县。先民们久经辗转来到广西定居,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艰苦卓绝的劳动中被创造出来,最终被留了下来,传统的文化资源越加丰富,民歌有儿歌、山歌、小调与童谣等内容。器乐类有南嘟嗬、八音等,剧类有山歌剧与木偶戏等,歌舞音乐有牛角舞等,说唱有鸡歌与竹板歌等内容,民间音乐传统音调被继承,民间音乐精华被融化吸收,在长期传播与演化中音乐文化,经过长期传播与演化,这就使得在音乐上形成了客家具有特色的音乐。
二、传播方式
1.口传心授
客家人语言、习俗文化与精神是独特的,又是稳定的,作为汉民族的一个支系是由于历史原因迁徙移民于此,所以可将其文化当做是移民文化来理解,寻根思想与原有文化都很强,回归了原有文化元素,为使得生存条件得以适应与改造,这种文化在客家人形成发展中产生出所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在客家文化当中音乐有着重要位置,其音乐文化使得精神气质得以体现出来,对客家人情感有重要的承载作用,蕴含了这个区域人们更多的情感,使客家人生活更加丰富,先民们由中原向南迁徙,经过千年沉淀与发展,其原有文化和当地文化日益融合渗透,形成的民间音乐风格独特,这些定居在此的客家先民在生产与生活中通过山歌与民谣等将情感表达出来。早期对其民间音乐的传播主要以口语媒介为主,以师徒传承与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播形式,口传心授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传授,从内心对其音乐文化进行感悟,不以文字形式进行传播,是其音乐文化一种重要的传播手段,客家山歌多以这种方式进行传播。笔者有幸在去年采访了一位博白县的客家山歌艺人,这位老艺人小时候经常和爷爷上山放牛,爷爷经常哼唱山歌,不知不觉中跟着爷爷学会了客家具有特色的山歌,后来经过世代相传,这位老艺人的儿孙也学会了唱山歌,每年傳统节假日庆祝期间都会带领后辈进行表演,其儿子也是具有一定名气的歌手,父子经常受到邀请参加省内与省外举办的比赛,这位艺人的家族为客家山歌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被当地人们所熟悉,被人们所喜爱。
2.在民俗活动中进行传播
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习惯,音乐也是来源于生活,因此民俗和音乐之间有相通的地方,有密切的联系。在古代音乐带有一种政治色彩,是一种宫廷宴会、国家重要事项营造气氛的娱乐、祭祀等方式,所以古人很早就对音乐和政治之间存在相通之处这种关系有着清晰认识,同时和民俗也有相通的地方,因此可见音乐与政治、民俗之间的重要联系,音乐与民俗都来源于生活,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一些音乐体现了历史悠久、具有特色的民俗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具有明显的特色,很多民间音乐取材于其民俗文化,所以民俗活动也是客家民间音乐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客家民俗活动多依托音乐推进活动的进展,每当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很多民俗活动都会热火朝天地举办,民间音乐都会以传统节日的形式进行传承与传播,中元节对“喃嘟乐”进行演奏,以表达对先祖的哀悼缅怀之情,在一些祭祀活动中也会有音乐表演活动,在对土地公进行祭拜时对木偶戏与木偶歌等,目的在于对“社王”恩赐表示感谢,新娘会在出嫁时为表达不舍之情演唱“哭嫁歌”,在丧葬礼俗中会演唱“哭丧歌”,对“法事调”进行演奏,以表达痛失亲人的悲伤之情。简言之客家民俗、民间音乐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民俗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部分。
3.媒体传播
客家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口传心授、民俗传播极大地推动了其音乐文化的发展,长期以来报纸杂志为客家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在阅读浏览报纸中对能够客家文化与音乐进行了解,成为外界对广西客家文化进行了解的一个途径,其特定与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较详细,可以选择与保留,出版过的丛书有多部,这些书籍都对该地区的客家民间音乐做出了介绍,对客家山歌进行了系统化地收集整理,从这里能够看出平面媒体为民间音乐传播发挥了不可以被忽视的作用。
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立体化的媒体,经过很长时间以来对传播客家音乐文化传播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平台,具有可视性与传播快,在传播效果上显著的优点,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直播广西》系列节目时在做贺州专题时在对该地区客家文化和风情做出推介时,对山歌剧进行了播放,观众能够领略到客家山歌的魅力。央视拍摄广西客家专题片对博白县山歌做出了介绍,在贺州拍摄的电影《月光光》是中国第一部数字音乐电影,使得人文景观与风俗民情得到充分展示,客家山歌越加优美动听。这是我国第一部使用高清数字这种技术拍摄的第一部音乐电影,将客家山歌作为连接线,将客家文化为纽带,重新对客家音乐进行编排与演绎,将《刘三姐》打造成经典的音乐电影。贺州市想要凭借这部电影在对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加以展示,使社会进步与民族文化、风土人情得到展示,对贺州进行宣传,使贺州知名度、影响力得以提升,积极地推动了客家音乐文化的发展。 三、对其民间音乐进行传播的策略
1.在传统基础上做好对接互动工作
新媒体是由传统媒体发展而来的数字形式的报刊、电视与电影等媒体新形态,使一对多的传统传统方式被打破,具有互动性强与覆盖率高、渠道广泛等特点,近些年来客家民间音乐在传统媒体发展基础上在新媒体上得以出现,出现的次数不多,管理并不善,很少有人进行访问,点击率不高,对客家音乐介绍的内容很少,所以建议要对网络媒体加以充分利用,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视频展示在网络上,网民进行点击观看,进行聆听,将客家山歌作为背景音乐,深入人们生活当中去,人们对客家山歌魅力进行欣赏与了解。可以让客家歌手代言,通过名人效应使更多人对客家的民间音乐加以关注,如台湾著名歌手光良牵头组织和举办多场山歌与客家歌曲大赛,为客家音乐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新媒体媒介力量加以充分地发挥与运用,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将微博与微信作为传播的平台,在朋友圈上将客家传统音乐上传,对产生背景、音调特点、传承人加以介绍,通过灵活多变与趣味性的形式进行传播,如问答与猜谜语等方式,对传统媒体加以充分利用,将具有其区域群体音乐风格的优秀歌曲录制拍摄成音频并发行,使更多人群对广西客家民间音乐文化加以了解,使推广传播的效果得以实现。
2.将相关课程教育引进学校教育
作为音乐教育阵地的地方院校对其民间音乐传播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中小学校发挥好传播其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对专门研究客家文化的平台加以构建,对研讨会加以举办,加大在客家文化方面的研究,增设相关民间音乐教学有关的内容,学生对民间音乐能够接触和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客家人主要聚居在桂东南,周边县市也有分布,博白是客家人聚居的大县,音乐资源丰富,作为自治区东南部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的玉林师范学院开设了相关课程,客家音乐在课程内容中有所体现,但是缺乏深度,可以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对音乐课程加以专门开设,对选修课程加以开设,使更多学生对其文化加以了解,邀请老艺人以专门的讲座方式传授客家民间音乐技艺,师生同台进行表演,对客家山歌蕴含的美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与感受,使音乐文化能够有效传播。
结语
结合以上论述可知,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广西客家民间音乐传播展开论述。对广西客家民间音乐传播来说应该知道广西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其民间音乐的形成有着特定的背景,对其音乐文化的传播来说首先要对客家民间音乐产生背景加以了解,在多元化背景下民间音乐的传播正面临着机遇,也面临多种文化冲击的挑战,对此要加以区分对待,加大宣传工作,推陈出新,使更多人能够接触了解客家民间音乐,加大对客家音乐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通過口传心授、民俗活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学校教育等传播方式促进民间音乐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升日. 广西博白客家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J]. 歌海,2017(3):88-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18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