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脑溢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脑溢血已经成为脑外科里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随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随着脑溢血患者的逐渐增多,专家对脑溢血病症的大量研究。目前,针对这种疾病已经研究出了良好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溢血;临床治疗;方法
前言
脑溢血患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之中,一般患者還具有高血压病症。特别是,当中老年遇到事情激动时容易发生脑溢血。脑溢血患者发病时,血压会升高,主要根据出血量和出血部位,以及意识障碍的表现,来判断病症的轻重。本文主要论述了脑溢血的病症,以及采取的临床治疗方法。
1、临床的病症表现
脑溢血的部位主要包括基底节出血和脑桥出血。基底节出血包括壳核出血和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
1.1壳核出血
壳核出血又称为内囊出血,是基底节最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是豆纹动脉侧引起的,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壳核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根据血肿部位和血重量进行判断。当出血量为中部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引起的对侧偏瘫,双眼向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当出血量较大时,会影响到脑脊液的循环流通,压迫脑组织会产生短时间的内的昏迷,呼吸受到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的死亡。出血量较小时,主要表现为肢体上的症状,例如,腿部行动障碍等。
1.2丘脑出血
丘脑出血的频率相对于壳核出血的频率较小,主要是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与壳核出血的临床表现有相似的症状。例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除了以上的病症,还会出现精神障碍,主要有情绪低落,表情冷漠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记忆力低下,痴呆的症状。而且,由于丘脑靠近第三脑室,所以丘脑出血症状特别容易反复,还会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症状。若出血量太大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1.3尾状核头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的频率相较于以上两种出现的频率更小。出血量一般不会很大,破入脑室,会出现脑积水症状,例如头痛,恶心症状。
2、脑桥出血
脑桥出血的频率很低一般只有10%左右,由于脑桥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中枢,所以一旦出现脑桥出血,病情会非常危急。即使出血量不大时,也会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四肢瘫痪的症状。而且还可能伴随着器官衰竭的症状。
3、诊断
脑溢血的诊断一般是通过CT或MRI扫描进确诊,然后再通过全脑症状和肢体表现,以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进行再确诊。脑溢血的患者一般都是中老年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具有高血压的中老患者。常常发生在体力工作量较大和精神太激动时,若治疗不及时,病情恶化迅速,随时会造成生病危险。
4、治疗方法
4.1内科治疗
若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卧床静养的方法。在静养期间要保持呼吸畅通,尽量再次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医生随时观察患者的体温,呼吸频率等生命特征。特别要注意患者的瞳孔和意识的变化。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均衡,静脉压要维持在5-12mmHg的水平,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造成脑部水肿症状。每日的饮食要营养均衡,注意钠,钾,糖类的补充。饮食要尽量清淡为主,适当补充热量,若营养不足时,可考虑注射能量合剂和人血蛋白。
注意血糖的变化,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病情的恶化,及时进行治疗,血糖水平一般要维持在6-9mmol/l之间。及时检测颅内压,脑出血会造成脑水肿的症状,2天后会达到高峰,3-5天后会开始消退。脑水肿造成的颅内压升高,会引起并发症,从而造成死亡,所以,一定要主要脑水肿和颅内压力的变化。脑出血患者若出现头痛,过度烦躁等症状时,可适当注射镇静剂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病情的恶化。当患者稳定病情后,为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可进行康复治疗。
4.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是进行开颅手术,消除脑部血块,肿块和受压的脑部组织。从而就可以降低颅内压,恢复脑部神经系统,从而保住患者的生命。手术治疗一般比较彻底,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病症。但是,手术需要承担的风险较大,手术中的不确定因素较大,而且开颅手术危险系数更高。所以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症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5讨论
脑溢血患者的病症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啊。医生要根据患者脑溢血的症状表现,结合检查结果准确判断患者的情况,并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法。脑溢血患者自身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合理搭配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情况,才能更快地恢复健康。本文主要针对脑溢血的的常见病症,提出的有效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案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今后,对脑溢血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为患者对症下药。
参考文献:
[1]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等. 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7-61.
[2]王春霞,李录花.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0):178-178.
[3]李玉珍. 脑出血患者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并发症的防护措施[J]. 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3):00137-00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