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对青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的效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中医体质理论对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方法:纳入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年龄为39.75±6.75岁,均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纳入时间段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以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平和质、再次住院、心脏事件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偏颇体质各为43例和47例,平和体质均各为8例和4例,组间偏颇体质及平和体质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偏颇体质各为31例和15例,平和体质各为20例和36例,干预后观察组平和体质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再次住院率为19.61%(10例),观察组为5.88%(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为3.92%(2例),观察组为3.92%(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来说,在中医体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有着较好的效果,可以有助于患者偏颇体质的改善,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青年冠心病;中医体质理论;健康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10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年龄为39.75±6.75岁,均在我院确诊为冠心病,均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在住院期間予中医体质量表[2]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疗并参与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内男女比例=48:3,年龄区间为30-45岁,平均年龄范围值为36.21±5.31岁,病程区间为2-29天,平均病程范围值为7±4.36天;观察组内男女比例=50:1,年龄区间为28-45岁,平均年龄范围值为34±7.46岁,病程区间为4-30,平均病程范围值为8±2.36天,两组在性别、年龄分布和病程长短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此次研究在开展前,取得了他们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常规健康指导进行,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以给予中医体质理论的健康指导进行,痰湿体质患者:叮嘱并监督患者保持清淡的饮食,多食用蔬菜、富含纤维或维生素的食物,有烟酒习惯的患者戒烟酒,配以祛痰化湿的药膳对患者进行治疗,叮嘱患者注意生活环境的干燥,梅雨季节注意防潮防湿,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应以微汗为宜;血瘀体质患者:叮嘱患者多食用活血、疏肝、解郁的食物,例如:胡萝卜、黑木耳等,可让患者适量饮用红葡萄酒,但切记不可过量,让患者保持心情开朗;阳虚体质患者:叮嘱患者多食用甘温益气的食物,例如:大枣、羊肉、腰果等,食用青菜时可以热性物质作为调料,除此之外,指导患者进行规律的生活作息,戒烟酒、抒情志,适量的进行运动,如:太极、瑜伽等。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出院后6个月的后偏颇体质、再次住院、心脏事件的变化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结果的处理中,均采用SPSS20.0对结果进行处理,检验方法如下。计数资料检验方法:以卡方(X2)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计量资料检验方法:以t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组间统计学差异检验方法:以P值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中医体质构成
干预前两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中医体质构成比例比较有差异(P<0.05)。
2.2再次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和死亡率由上升的趋势。虽然冠心病常见于老年人,但是青年冠心病(发病年龄小于45岁[1])患者的比例在冠心病人群中所占的比例亦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心脏性猝死是 40 岁以下成年人猝死的首要原因,而其最常见病因就是冠心病。以往的研究显示40 岁以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 )的发病率为1. 5% ~ 6. 8%[3],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冠心病患者较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病年龄提前了十岁[4] 。上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青年人AMI 病死率增加了154%。
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决定着疾病的易感性、发展和转归,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对患者的体质进行改善,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本研究发现,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痰湿质、血瘀质和阳虚质为主,与王阔的结果类似。根据中医体质理论[2],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 8 种体质为偏颇体质,促进冠心病患者的体质向正常体质转变即是冠心病防治的目标。本研究在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了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减少了患者的再住院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疗效,值得在临床 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贺滋, 韩雅玲, 荆全民,等.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1,(04):331-335
[2]王 琦, 盛增秀. 中医体质学说[M] . 南京: 江苏科技出版社, 1982: 115. [3]Morillas PJ,Cabadés A,Bertomeu V,et al.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patients under 45 years [J]. Rev Esp Cardiol,2002,55( 11) : 1124 - 1131.
[3]江凤林,吴明祥. 青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造影分析[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18( 12) : 6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7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