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和服务需求变化,提出提升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成效的措施,即以做好大宗粮食作物产量气象保障和特色农作物气象服务为主要工作方向,深入实施工作融合、强化顶层设计,着力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侧改革、服务模式创新升级,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发挥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以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河南省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产量对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与此同時,河南省也是干旱、洪涝、干热风、冰雹、晚霜冻、连阴雨和渍害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地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加剧,农业气象灾害已成为制约全省粮食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业气象服务是针对农业生产开展的系列化气象服务,包括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防御指导、监测评估等工作,以及指导做好农业生产对气候资源的优势利用工作。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能有效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生产效益意义重大。
河南省气象部门围绕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覆盖粮食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系列化服务产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农业气象系列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服务效益[1]。但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智慧化、规模化、市场化农业生产模式的推广,河南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逐渐表现出服务产品、服务手段难以满足需求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对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现状及服务需求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对今后如何开展工作进行思考,以期能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
一、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现状
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主要依托农作物生长情况观测、农业科学实验和卫星遥感监测结果,与各类天气预报产品充分结合,围绕大宗粮食作物和主要特色农作物产量、品质提升,研究系列化服务产品,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指导农业生产趋利避害。
(一)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产品
河南省农业气象主要服务产品分为农气公报、农气预报、灾害评估、关键农事服务和特色农业服务。其中,农气公报包含农业气象周报、月报、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评价以及土壤墒情监测,农气预报包含农用天气预报、作物产量与品质预报、森林火险等级预报、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以及灌溉量预报,灾害评估主要针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和评估,关键农事服务主要针对“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重要农事季节开展专题性气象服务,特色农业服务主要针对苹果、茶叶、花生等开展针对性的预测预报、气象灾害防御等服务。
(二)农业气象服务途径
农业气象服务主要按照省、市、县三级架构,由各级气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类、分区域进行实施。服务方式主要分为两类:(1)针对管理部门的决策农业气象服务,主要通过公务系统、短信、专人送达等方式及时传递报送;(2)针对农业生产者的公众农业气象服务,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发布传递。近年来,在强力推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过程中,河南省气象部门积极研发“直通式”气象服务手段,手机大喇叭、LED电子显示屏、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发挥了较大作用,在服务时效、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显现出了非常独特的优势。
二、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变化分析
现如今,从大的形势来看,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式种植,突破“一家一户”局限、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已成趋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知识型农民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已达到了一定高度。对比分析,河南省气象服务仍主要依赖于传统模式,服务内容宽泛,服务方式不够智能,决策建议针对性、可行性不强,特别是“低温冻害要烟熏增温”“渍涝要尽快清沟理渠”的服务内容已无法被广泛接受、采纳。
从产品供给来看,粮食产量已不再是农业生产的唯一追求,对粮食品质的挖掘、农产品附加值的延伸以及特色农作物的强化种植是农业提质增效的新目标。特别是以物联网为主要载体的智慧农业生产管控系统,代表着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对比分析,河南省气象部门对新形势下气象服务需求的研判较为滞后,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不足,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产品不够成熟,特色农作物气象服务刚刚起步,针对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利用的服务产品没有广泛应用到服务工作中。
从服务模式来看,“功能集成”已成为农业服务模式优化的新趋势。一份计划单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所有要素的设置和模拟,从而建立基于产量目标或者品质目标的生产计划书。其中,涉及的气象要素既有对于气象要素的实况监测分析,又有精确的、不同时间区间的天气预报结论。
三、今后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方向
农业气象服务必须紧贴农业生产实际,紧扣农业生产需求,不断强化科技内涵和智慧化服务,实施技术融合和部门协作,形成集智慧化、智能化、标准化、多元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一)抓牢载体
1.要抓牢粮食产量气象保障这个载体
河南省是粮食产量大省,确保全国粮食供应、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央的嘱托,所以,做好粮食产量气象保障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压舱石”。在这一方面,河南省气象服务工作基础相对扎实,有着比较完善的农业气象观测体系和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托项目建设,围绕粮食作物生育期内主要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灾害监测评估,注重做好对各级政府的决策气象服务。
2.要抓牢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这个载体
农业生产效益的驱使,使基层农业生产力量更多地集中在小众化、个性化的特色作物、设施农业上。因此,在农业气象服务中,要以发挥农业气象趋利避害双重作用为抓手,围绕特色农产品、经济作物等品质收益双提升,着重选择在当地叫得响、价值高的特色农作物,深入挖掘其全生育过程中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研发精细化的、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切实凸显服务效益。 (二)强化融入
1.强化与农业管理部门的融入
利用农业决策部门的政策、规划等,优化农业气象服务政策环境和工作空间,凸显气象服务价值。比如,在特色农业优势区的打造中,将“气候好产品”认定、“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等融入相关农业生产规划,以政策引导市场强化对气候资源优势的利用,实现气象服务农业“趋利”作用的发挥。
2.强化与农业科研院所的融入
将农业气象工作成果充分融入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中,实现农业服务链条的“功能集成”和服务核心技术提升,探索开展“联合服务”,打造综合性的农业气象服务模式。
3.强化与农业经营企业的融入
农业生产与气象要素密不可分,很多农业企业为了减少气象灾害损失,已经自行研发、安装了气象设备。但是,对于气候资源优势利用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气象要素观测明显不足。气象部门可以着重选择几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涉农企业,充分了解气象服务需求,找准、找实气象服务切入点,探索形成精准化程度高、个性突出的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并逐步将其打造为农业气象服务亮点、精品工程,從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河南省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做好顶层设计
围绕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河南省先后制定了智慧农业气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系统性规划,但由于部门的局限性,没有实现与地方农业发展及系统性规划的充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气象服务全省农业生产大格局的作用发挥。另外,随着气象事业整体发展形势的改革,推动实施“农业气象基础监测预报评估服务产品制作向国家和省级集约,特色服务向地市及县级下沉”,需要进一步调整思路,围绕如何让省级业务部门把产品做好、做强、做出特色,市县级业务部门如何结合本地实际,细化、优化服务产品,服务到用户手中,并做好服务效果反馈。
(四)注重成果转化
成果是各项工作的最终出口,把成果转化应用好,才能充分体现出气象服务的价值。一是注重做好成果提炼。将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成果融会贯通,梳理整编成系统性的内容,实施载体融入,以手册、规范、专著、专利等形式进行外延扩展,提高工作成效。二是注重做好成果应用推广。特别是一些科研成果,要打破发表文章、完成课题的局限,真正将成果应用于具体的业务中,指导实际生产,切实发挥出科研服务业务的作用。三是注重做好成果展示宣传。做好各个工作环节的宣传,及时将服务产品、服务成效展示出去,既要让部门内部知道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要点,也要让部门外的人了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的内容,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赢得支持。
四、提高河南省农业气象服务工作质量的建议
(一)增强农业气象服务供给
(1)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河南省“两区划定”“四优四化”建设,依托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研发指导性强、紧贴农民需求的服务产品,发展适合“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精细化、特色化服务。(2)围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开展县级百米网格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推进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打造一系列“气候好产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3)依托智能服务手段研发,探索形成针对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服务新
模式。
(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支撑
(1)围绕农业气象服务智力建设,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做好农业气象大数据分析应用,打造标准统一、质量可控、分布式结构的河南省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建立研用结合、功能融合的业务服务系统。(2)围绕农业气象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创新团队,将特色化、订单式服务产品研发,针对性、直通式服务方式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有影响、规模大的农业企业开展蹲点式、帮扶式气象服务工作。
(三)实施项目引领带动
以农业气象服务重大项目为抓手,在梳理整编历年农业气象服务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掌握农业发展形势和需求变化,发挥项目的提纲挈领作用,拓展平台、优化空间,带动整个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的升级完善。(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编号:AMF201506)
参考文献:
[1]陈怀亮,王建国.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实践[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9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