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音乐课改 优化音乐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音乐是人的精神食粮,没有音乐的生活是无法想象的”。新课改实施后,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出课改的特点?到底如何上好音乐课?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优化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一、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让音乐课堂变的丰富多彩
要想课堂上发挥出学生创新的意识,我认为教师的引导很重要。教师理念具有创新性,学生才可以具有更好的想象空间。我在备课时经常换位思考: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怎样把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很好的结合呢?如果让我变成学生的年龄我是否也会欣赏这首乐曲呢?因为换位思考了,我接下来要做的是怎样正确的引导学生。
二、运用教材处理艺术,整合教材、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一)同一艺术形式作品的整合
有次国庆节的前夕,我准备了一节公开课,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教材内容是学唱歌曲《歌唱祖国》。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充实了教学内容:请学生听着韦唯演唱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步入音乐教室,借以启发学生,学生们马上想到国庆节即将到来了;随之,我和学生们聆听了许多音乐片段:《我的中国心》、《我的祖国》、《我爱你,中国》、《走进新时代》、《共和国之恋》等等,和学生们共同进行音乐分析,使学生体会到音乐都是在表达人们对祖国的一片真情,只是由于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才各具特点;接着,《歌唱祖国》那深情豪迈的旋律在学生耳畔响起,自然而然的感染了每一位学生,使他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来演唱《歌唱祖国》。
(二)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整合
记得我上过一节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主题是《故乡的亲人》。我是这样设计的:学生听歌曲《快乐老家》步入音乐教室;师生简略讨论歌曲情绪上的特点,然后再请学生欣赏无伴奏合唱《故乡的亲人》,议一议歌曲的情绪。学生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先后听到的两首歌曲在音乐情绪上的截然不同,前者是即将回家的快乐心情,后者是离别故乡后惆怅的心情。我说: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可以以各种方式表达!随之,我请学生欣赏台湾作家于光中的诗《乡愁》,画家表现故乡风景的油画、摄影家照的故乡风景照片。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学习福斯特的歌曲《故乡的亲人》,介绍福斯特、介绍《故乡的亲人》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在当时的影响,引导学生怀着思乡之情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再组织学生探究:哪些地方是回忆?哪些句子是流浪的辛酸?哪些句子应该唱得深情些?哪些句子歌唱时应该更激动?这节课我们师生切磋着、探讨着音乐的情感内涵,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表现出了歌曲的情绪。
三、运用教学情境创设艺术,激发学生兴趣、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新课程自改革后,音乐教材比较贴近现代生活气息,各章节具有不同的题目和要求,取材上也是古今中外面面俱到。合理的运用教材,采用丰富生动的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设计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也怀着对自己母亲的一片深情和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唱起了《摇篮曲》,而且唱得很动情。在这个过程中,有关声乐教学必做的呼吸训练,发声练习,歌唱方法及音乐知识的传授也随之自然地进行了。
四、利用教学中的及时评价艺术激励学生、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在教学实践中,有一些学生学习无激情,学习效率低,其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评价。学生得不到教学方面的调控信息,是对是错,是认可还是修正不明确,因而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纠正,可见,及时评价对于教学调控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从及时评价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找出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的发展。
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我都投以赞赏的目光,并称赞他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并告诉学生,理解音乐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接着,我又结合音乐引导学生对如何用旋律、节奏、和声、力度、速度等要素来分析音乐进行了辅导。
音乐课上,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是不怎么爱开口歌唱的。于是,我就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喜爱音乐,不愿大声唱,你就轻声唱,声音不大自如,你就充满感情地唱,以情带声。如果不敢一个人唱,就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唱。于是,音乐课堂上形成了小组合作式的演唱形式,有2人的、3人的、4人的、6人的,学生无一例外地都参与到音乐学习之中了。同时,那些学生中的音乐骨干在歌唱小组中也发挥了组织和指导的作用。
五、效果
由于教师讲求教学艺术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每当要上音乐课时,学生们欢天喜地地像小鸟一样向音乐教室飞来;课上,伴随着学习,那歌声、琴声、开心的笑声和贊美的掌声,不时响起;下课了,很多同学自愿留下来和老师交流对音乐的看法,有说不完的话。
对比:
改革前学生课堂表现:懒散、倦怠、无激情、盼下课;改革后学生课堂表现:专注、有激情、下课铃声响仍恋恋不舍离开音乐教室。
改革前声乐课:学生歌唱状态不兴奋,被动接受,面部表情淡然;改革后声乐课学生歌唱状态兴奋,人人主动参与歌唱活动,表情生动。
改革前欣赏课: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少,学生讲得少,师生对音乐作品分析的角度单一,只局限于用语言描述对音乐的理解;改革后欣赏课:教师讲得少,学生听得多,学生讲得多,师生多角度分析音乐,多种形式表述对音乐的理解,如:吟唱、绘画、律动、舞蹈、语言描述等。
六、结语
伴随着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也更加深刻,教师们更加注重总结教学经验,探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追求完美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卫国.中学音乐课改现状及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7,03:163-164.
[2] 李静.关于中学音乐课改的几点思考[J].音乐时空,2013,10:1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2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