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被不断重视的今天,高校应当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这既是提升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不断推动高校人才和市场紧密衔接的必由之路。文章主要据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121-02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市场主体层面,都意识到了创新在提升综合国力、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从“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建设创新型国家更是成了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也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才能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更加具有职业竞争力。同时,很多高校目前都在校企合作方面有较长的实践历史,并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被不断重视的今天,高校应当在进一步明确自身办学定位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成长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聚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1.增加学生职场竞争力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往往只是衡量人才岗位适应性的一个基本标准,而如果学生能够在专业功底扎实的基础上,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将会在个人本职岗位上产生更多的劳动附加值,从而提高未来在职场上的上升空间。尤其是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的当下,能够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人才更好地實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有着重要意义。
  2.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当前,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人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促进社会人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得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如果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可以在创业方面有更多的启发和思考,从而将自主创业作为毕业后就业的一个可选择渠道,这将使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3.促进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任何学校而言,所培养学生的质量都是最能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成绩单”,在高校更是如此。如果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专业素质过硬、职业水平较高,那无疑是高校办学成绩最好的印证。反之,则说明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缺失,高校的办学能力也会受到质疑,而通过渗透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学生更好实现就业,从而帮助高校树立良好形象。
  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优化与改进
  所谓校企合作,顾名思义,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应用型高校,基本都在校企合作方面展开了较长时间的实践。而围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高校应当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优化与改进。
  1.围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化校企合作培养内容
  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优化校企合作培养内容,是高校应当引起重视并开展研究实践的环节。具体过程中,一是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进行科学调整,要将学生的理论体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都作为能力培养的内容纳入目标体系中,并体现在相关制度中,使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被一以贯之,有效落地。二是要围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开发一些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高校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合作企业的相关资源,确保创新创业课程既能够体现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同时又能够做到对企业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高校和企业应当定期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共同研究和论证,同时,利用企业对接行业方面的优势,及时把握业内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最新动态,据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三是在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有效性评估方面,高校应当要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立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纳入评估体系中,使校企合作项目的牵头部门能够自觉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化。此外,高校还要不断完善校企合作项目执教人员激励考核机制,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过程、创新成果等几个维度来设计评分体系,促进相关人员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和不断探索。
  2.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条件建设
  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作为一种能力教育,需要以良好的实践条件为基础和支撑,为此,高校应当要依托校企合作项目,不断弥补高校自身在创新创业教育条件方面的不足,持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条件建设。一是要利用合作在实训场景上的条件,为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提供一定资源。比如,可以利用企业的研究中心或者操作中心,为学生在工艺创新、流程创新方面的相关实践提供一定条件,让学生能够在更加真实的场景下实现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一些现有人才条件,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可以依托校企合作项目,大力开展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导师带徒制”,可以在合作企业内选拔出创新模范、优秀工匠以及在工艺改进或者管理改进上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人才作为“导师”,发挥师傅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3.围绕学生创业能力提升,不断强化文化熏陶
  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一种内化的能力和品质,除了需要有良好的指导和训练以外,良好的文化熏陶也必不可少。因此,高校要重视在校企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文化熏陶。一是可以和企业一起,共同组织发起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企业提供相关资源,学校提供指导,校企共同提供激励措施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创新创业的魅力所在。二是可以和相关企业合作开展“创业精神进校园”“创新精神进校园”等活动。比如,邀请企业创始人到学校开展相关讲座,为学生讲述创业历程,传授创业经验,让学生在面对面聆听中获得启发,受到感染。
  上述为笔者对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改进的若干思考,希望可以为相关高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潘懋元,车如山.做强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2).
  [2]王长平,任国莉,李秀霞,等.“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创新教育体系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17(16):43-44.
  基金项目:能源与动力工程联合培养工作室(3911XQ180040)。
  作者简介:董智广(1973—),上海人,副教授,博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1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