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发展视角下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互动式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实务操作上也更细化。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不仅是为服务对象提供介入的服务者、倡导者,更承担着资源链接的重要责任。探索社会政策,最大程度惠及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折射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上的路径,已成为一项研究热点。基于社会发展视角,从社会政策的相关概念、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的互动式关系着手,探究两者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支持网络方面对服务对象提供更加完善的有效服务打下基础。
  关键词:社会发展;社会政策;社会工作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7.032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7-0136-0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结构、群体关系以及利益格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总体上经济、社会大环境都在不断向良好势态发展,但同时也出现诸多社会问题。基于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问题的解决、社会政策的落实以及市场和政府的失灵都无法通过单一条件或因素去克服。而社会工作则可以通过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将宏观的社会政策转化为微观的具体社会行动,社会工作者不仅是服务的提供者,也是资源的链接者,通过对社会政策的正确认识和解读,转化为实际的具体的服务,为社会中困难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帮助。因此,在社会发展变革阶段,将宏观政策和微观服务更加精确的、恰当的联系运用,研究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互动式发展模式则必不可少,以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达到整体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社会发展视角的相关概述
  (一)社会发展视角概念
  社会发展视角强调从整体上去改善人的福利,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更要将关注点放在不公正、甚至是歪曲的社会问题上,聚焦点在于整个社会,而不是某一类人群,更多情况下是与政府的宏观干预密不可分的,在突出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升的同时,强调将人民的福利水平提上日程。社会发展是动态过程,其依据点在于社会的变迁,并且这种动态的变化是有规律、有计划的执行。经济的发展伴随社会的发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过程化的体现。而社会政策也是多类学科的集中智慧,在政策制定中需要动态预测社会发展的方向,也必然折射出当下所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及问题的变化,而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促进整个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以此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二)社会发展的三种策略
  社会发展的策略主要从个人层面、社区层面、政府层面人手,从根本目的看都是一致的,即为了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在个人层面下,强调提升个人能力,让人们充分实现对自我潜能的挖掘,以自身的力量去解决问题,满足个体需要,获得生活幸福美满,但在个人层面下,谈及社会发展,更大程度上会将聚焦点放在政府的宏观干预上,尤其对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基于社会阶层分化,他们往往处于社会底层,资源获取困难,能力难以得到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特别给予此类群体政策支持,以外在力量去激发内在潜能,实现社会公平。社区层面上,强调的是民粹主义的推动作用,重点是在社区层面的居民整体意识觉醒和提高,将社区内的居民群体组织起来,团结一致,为社区内所有居民应获得的资源和权利去争取话语权。这不仅是对于社区内居民物质上和环境上的资源改善,也是对居民整体精神上的丰富,形成社区良好和谐的氛围。在政府宏观层面上,在当今社会我国现有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前提下,以及社会总体大变革的格局下,社会问题不能仅靠个体及组织的力量去解决,国家更应在宏观上调动资源、实施计划、动员一切社会力量,实现社会公平,提升国民幸福感,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美好发展。
  (三)社会发展视角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影响
  社会发展视角的引入,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社会工作偏向临床的介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由微观的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的制定、颁布、实施等宏观高度上,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挖掘出一条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而社会工作就是以满足服务对象需求,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激发服务对象的能力为目标,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也促进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和进步。
  二、社会发展视角下对社会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一)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领域,旨在政府在某种社会性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某种社会性的目标而采取的社会性行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社会性价值,是能够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的。同时,社会性目标也不再是浅显地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是要求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以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缓解由于社会经濟发展和变革带来的社会分层尖锐严重现象,最终实现社会的相对公平,带来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缓解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弱化可能滋生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并且,社会政策更多强调的是全民性的参与,而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群人。因此,一项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然需要经过整体性的观察与计划,由点到面的实施以及不断的动态预测和完善,才能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谈及社会政策,就离不开社会福利。社会福利重点强调的还是已经既成事实的制度设计。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社会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因此社会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中的干预行动。而且这种社会政策的施行是一种规则化、制度化的政策,帮助社会福利体系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但同时需要投入政府公共资源,来服务于广大居民群体。
  (二)社会发展视角下研究社会政策的必要性
  本文是基于社会发展这一理论视角去研究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专业两者的良性互动关系的,据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研究的目的性。社会发展视角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是针对整个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而开辟的研究视角。在强调增进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侧重对于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社会政策也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种政府积极有效的干预行动,需要政府从宏观层面上不断动态预测社会发展以及由于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走向,其最终目的也是实现福利水平的提高,促进全民的发展进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这一点上看,基于发展视角去研究社会政策,有共同的目的趋向性。
  第二,研究的指向性。社会发展视角在宏观层面为社会工作专业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改变以往传统的临床理论研究,从全局的发展观出发,将原本个人的问题转向社会运行过程中不利于群体发展的宏观制度性、政策性因素。而社会工作者在进行实务介入时,需要为服务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但从个体、家庭以及周边系统不足以将问题和原因进行全面化阐述,那么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政策则能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外部宏观支持网络系统,从而更好地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在扮演资源链接者角色的同时,就是在研究社会政策的基础之上,正确恰当地为服务对象争取了最大化的外部资源支持。从这一点上看,社会发展视角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研究思路,让社会工作者能够换一种思路开展实务介入。而社会政策也还是一种专业工作手段,帮助社会工作者调动资源,两者都是在不同的层面上促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第三,研究的互利性。一方面,社会政策是在社会福利领域内的政府干预行动,其目的在上述文中已详细叙述,即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而其中一个最关键的目标就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社会政策是指导性和具体性的文件,通过明文规定的条款来指导社会的运行发展。换言之,社会政策是将意识转化为文字状态,交于各级政府部门实施福利措施的条例。另一方面,社会和谐发展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在社会发展视角下看社会政策,则可以使政策制定者更加清楚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从而能更清晰地依据这个目标去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因此,从这一层面上看,社会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而社会的发展,全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又会促进社会政策更为人性化、公正化的实施。
  三、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专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一)社会政策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
  首先,社会政策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化的产生。社会工作专业来源于西方,最初就是简单的慈善行径,后来逐步演化成今天所探讨的社会工作,形成专业化学科,有了自己的一套实务原则。而社会工作专业的由不完善到成熟,大部分得益于社会政策的正确倡导。因为社会在不断变迁发展着,社会的经济水平提高,伴随着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民主意识的提升,就如社会发展视角所强调的一样,在这种趋势下,越来越强调社会福利,强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社会工作专业就是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个人和群体摆脱现有困境,为其提供实质性的物质和精神帮扶,且激发弱势群体的自我潜能,实现自我发展。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较晚,本土化和专业化程度弱的社会工作专业始终无法科学有效地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社会政策是在政府的干预下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公平。而社会工作专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以达到社会整体的发展,两者目的方向大体一致。社会政策作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手段,可以将社会工作这门专业以更为规范化的方式组织起来,助其形成独立学科。在国家进行积极社会政策倾斜同时,不断扩充着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例如1931年西方著名的罗斯福新政提出了依靠公共機构与公共资源来缓解贫困的综合性福利国家计划,用联邦政府协助福利服务体系发展来解决失业和贫穷等社会问题,以弥补以往由私人机构解决贫困的种种不足。社会政策的变化打开了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他们开始试图超越以个案工作为主的传统工作模式。在中国,社会政策也同样能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实施有效的科学的帮助。
  其次,社会政策为社会工作者提供研究新思路。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也要发展自身的专业研究能力,社会工作专业工作者可参与到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在这一点占据先机优势,探寻服务提供的创新模式。社会工作专业在传统意义上都侧重于临床型的实务介入,关注点多集中在服务对象年幼时期的经历、亲属系统、朋辈系统的影响。但从大的层面看,很多问题和因素都无法脱离宏观上的政策和制度影响。这一点在农村社会工作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农村社会工作中最容易涉及到贫富差异大所引发的在经济方面的困扰,资源的不足也导致服务对象自身无法实现物质及精神需求,换言之,仅靠服务对象微观系统的介入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社会工作研究思路不能够满足社会工作者的实务介入。而作为政策的影响人,资源的链接者,社会工作者可以深入到基层群体的生活,发现根本性的社会问题,聚合这些问题、将民众的利益诉求反应到社会政策的制定、颁布实施当中,从大的宏观背景下去为服务对象争创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如今各类社会政策向农村贫困地区倾斜,农村居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之精神和文化也获得了充分发展,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工作对社会政策的目标指向群体掌握有更为确切的信息,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和分析现行社会政策的目标、设计、实施等环节中的偏离,科学地评估社会政策效力。
  (二)社会工作专业对社会政策的良性促进作用
  一方面,社会工作是社会政策实施的载体。社会政策是福利干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而社会发展也需要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与投入。社会政策作为政府制定和颁布的静态措施,是在综合考量现行社会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商议决策的。但社会政策具体落实到行动,则仍需要多方位的配合。社会工作专业利用其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特性,遵循“助人自助”的理念,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小组、尤其是社区社会工作,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将政策的文字化信息转换成具体的行动体系。例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指导下,就能被具体应用到社会工作的服务提供中来,采取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把这些有利的政策信息所给予的利益条件应用上,从而实现以政策为依托,以专业为手段,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的目的。从这一点看,社会工作专业无疑就是社会政策的可操作性载体。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检验着社会政策的有效度。适合经济发展、社会福利水平提高的社会政策才是合理有效的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价值体系与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基础的方法论,为社会政策的贯彻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在具体的实务操作中,不可避免会受政策影响。例如在提供个案服务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社区内某一住户户主身体残疾,家中经济收入低,负担重,且家中成员亲子关系交流困难,家庭氛围不和谐。从微观角度需要介入的就是服务对象情感上的支持网络,而在外部支持网络上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则是关键。在本例中,服务对象是残疾人,无劳动能力或工作能力薄弱,经济收入低。单从社会工作者本身单一介入来说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但相应的有关残疾人社会政策能得到及时完善,在残疾人补助这一方面落实到位,且在失业人员安置问题处理得当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就能够为其争取到合适的外部政策资源的帮助。而如果相关的政策扶持力度低,那么从社会发展视角看,这种福利性的保障力度薄弱,由此就能检验出社会政策的施行效度高低。
  四、结论
  社会政策是政府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积极投入的宏观调控手段。是配合着社会发展变迁过程而不断调整更新的。社会工作专业在政策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同时社会政策也接受着社会工作专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的检验,两者在协调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而社会发展既是研究视角,又是最终目的,无论是社会政策的实施,还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开展,都将围绕这一核心问题不断推进实践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40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