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重视培养初中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具有重要意义,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采取有效途径,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学科素养 重要意义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1-0052-01
  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基本专业素质,它体现为学生对该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技能的训练,学科经验的总结,学科品质和态度的形成。近年来,各地对思想品德学科中考进行了深度改革,命题的重要特点就是加强了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能力的考查,而考查学科能力的背后是对学生学科的素养的鉴别。这些趋势启示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的重要体现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科。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它需要教师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能在领会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自觉地把这些思想意识付诸于实际行动。人们常说,思想品德状况不是考出来的,它不仅仅是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试卷上,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在学生的实际的行动中。只有在平时教学中,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才能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
  2.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是检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工具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听到这样的争论:一些老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很好教,它不需要具备多高的专业知识,教起来比其它课程要轻松得多,课程内容浅显易懂,很多知识都是生活经验的概括,对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学生其实都知道该怎么答,该怎么做。因此这些老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道德与法治课教与不教,学生学与不学都体现不出太大的差别。这种观点导致一些学校、教师、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不重视,学校在安排教学工作中,随意安排其它学科教师担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好刀要用在刀刃上”,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不必浪费在这这些学科上。近年来,我们也看到,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大量的招聘语数外理化教师,却鲜见招聘像道德与法治这些小学科的教师,这种现象其实是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偏见,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误解,照这样下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而与此相反,另一些老师却持相反意见:他们认为道德与法治课越来越难教了,比其它学科教学还要难,它要求教师具备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国策等方面知识,牵涉的知识面广,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很难胜任,同时更强调联系时政、社会热点,更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不再像以前政治教学那样,老师讲一讲,学生背一背,就能轻松过关。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需要专业化的教师,需要对课程教学要有更高超的驾驭能力,能否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反映出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能力、教学水平。
  二、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培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对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的培养:
  1.教师要提升专业知识能力,具备较高的学科素养
  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前提是教师要有较高的学科素养。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学科素养,是无法适应当今时代教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更无从去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眼里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越深湛,视野越宽广,科学素养越全面,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位教师,而更是一位教育者。”①因此,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坚持学习,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在读书中感悟,读书中反思,读书中提高,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还要积极钻研教材、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才能真正做一桶水去倒一碗水,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2.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思想指引行为,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指南,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新形势要求,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大有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课堂的主人、参与者,教师也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引领者、启发者、激励者。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角色,改变以前政治教学的老套路、旧方法,切忌教师苦讲,学生苦读的状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走进学生生活,研究学生心理特点,实施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挖掘学生生活实例,点燃课堂激情,讓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3.紧扣时政内容,捕捉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学会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不是一门单纯传授知识的学科,而是一门时事性很强的学科,它更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需要现实的情景和长期的培养,时政内容、社会热点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它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鲜活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引入时事热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心时政新闻,关注社会热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积极寻找时事、热点与教材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利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取时事热点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让时事热点教育常态化,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生文.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J].教育革新 2008年02期
  [2]陈菊香.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学[J].教育革新 2010年10期
  [3]严卫林.提高思想品德作业有效性要过好“七关”[J].辽宁教育 2014年19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