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现状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情况的分析,客观分析了独立学院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继续完善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4-0247-01
1.专业设置趋同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专业设置趋同性现象主要表现在:①专业设置与母体院校趋同。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更像是母体高校专业设置的“压缩版”,具体表现在母体学校有什么专业,独立学院就设什么专业。②各独立学院之间专业设置趋同。首先相同的专业重复设置且数量过大,其次相同专业培养方式严重趋同。③专业设置科类趋同。独立学院专业设置高度集中在管理学、文学、工学等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艺术类、电气信息类、机械类等二级学科专业点上,且50%以上都是所谓“低成本”的人文社科类专业。④增设专业趋同。独立学院2012年新增的77个专业中,属于工学的新专业有25个,占32.47%,属于经管文的有25个,也占32.47%,艺术学21个,占27.27%,增设专业趋同现象严重。⑤专业设置趋同还表现在近年来出现的专业设置“多方向陷阱”现象,造成同一专业的招生人数过多,导致学生的同质性。
2.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脱节
吕芳、刘德光在对甘肃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中指出“甘肃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在甘肃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布点数量较少”[1],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倾向于设置投入少、易招生、回报快的专业或是母体学校的优势专业,并尚未充分考虑到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没能充分考虑社会吸纳度。同时,国家对独立学院办学的宏观调控力度还不够,没有和区域发展框架融合适应,导致其专业设置趋同,进而造成后续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另外,独立学院专业设置脱离指导方向,虽有《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但執行的效果差强人意,有待改进。
3.专业内涵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由于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基本雷同,人才培养方案、计划、大纲几乎完全一样,专业内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符。其次,当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源于母体高校专业时,有些课程不是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出现了压缩部分基础课程的现象。另外,以现有课程种类来讲,教师能力的有限,导致学生基础更加薄弱、知识体系不连贯,不符合本科层次的发展要求,降低了学生进一步专业发展的能力。李雪晶在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就业的相关性分析中指出“毕业生从事着和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合理”,指出“专业设置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最后,课程设置不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理论基础占据75%,有些小语种的专业达到80%,其次,教材选用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有差距。
4.专业设置过程缺乏必要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
独立学院从专业的提出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设立,基本上是将母体高校进行照搬照抄,并未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去研究专业设置。其次,独立学院没有充分的时间、物质条件去开展市场调查,进而分析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和趋势,并且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开设新的专业。很多独立学院往往主观臆断,感觉一些专业有市场前景就盲目开设,而不会综合考虑社会的真正需求量及学校自身的师资等条件。独立学院面向市场办学,在专业设置时,只要捕捉到人才市场信息,在没有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设置专业,导致热门专业重复设置,很容易造成结构性失业。
5.专业设置权限影响特色形成
教育主管部门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对于母体学校没有设置的专业,独立学院申报往往不批准。在我国高校专业目录确定的情况下,决定了独立学院专业开设不可能跳出专业目录的范围。另外,相关部门一直没有对与专业息息相关的因素以及如何划分专业提出明确的、可行的标准,尤其是工学、理学学位的划分,专业设置的划分标准不明确,导致专业设置出现种种不规范、混乱现象,加大了专业设置管理的难度。
针对独立学院专业设置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政府层面,在完善政策宏观调控时,还应扩大独立学院专业设置的自主权;二、独立学院自身,鉴于研究能力有限,笔者将着重就独立学院自身如何进行专业设置改革提几点建议与意见:①加强独立学院已有专业的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加大针对性强、应用性强的教材建设力度。②加强各独立学院之间的资源流通与互补,围绕骨干专业设置专业群,在课程内容方面,适当扩大应用性知识比例,大量开设实践性课程和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课程。
参考文献:
[1]吕芳,刘德光. 甘肃省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9:119-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7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