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内控管理漏洞较多,且缺乏贴合本单位特点的有效措施,内控建设不太理想。本文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内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部分改进和加强措施,旨在推动内控建设在基层事业单位更好开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设;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问题;措施
  一、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各项工作面临重大改革,各个职能部门机构调整,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以来,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掀起内控建设的热潮,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效成果,但与规范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1.对内控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内控建设的局限性较大
  内控建设不仅关乎制度的建设,它更像是一只无形的手,从各个方面把控各单位的层层面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出台,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指明方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基层单位因受限于信息闭塞等局限性的影响,对规范的条款理解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而财政部门对规范条款培训解读往往只在上级主管部门层面开展,而如果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未对系统内的内控建设进行缜密部署,基层单位将陷于被动。
  另外,大部分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属于以业务为主的部门,内设各机构之间的分工较为明确。从近几年内控建设的经验来看,内控建设往往由各单位的财务部门组织,在内控建设中如得不到单位管理者的支持,推行压力非常大,难以形成良好的内控建设氛围,内控建设的局限性较大。
  2.内控建设基础薄弱,内控建设存在较大的漏洞
  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各项考核任务重,人手却相对缺乏。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垂直管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往往与上级单位保持一致。但是,受限于编制的问题,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中往往是一套班子、挂多块牌子,一个职员身兼不同的角色。单位内部的机构以及岗位的管理还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管理混乱等问题,各不相关岗位之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严重影响到工作的独立性,从而对内控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3.单位内控缺乏动态监督,内控考核机制不完善
  内控建设强调对单位各项业务全方位的控制,包含前置审核、事中监督和事后考核的动态过程。但是,当前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还主要依赖于事后管理,尽管各项制度的拟定为前置审核和事中监督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受限于业务性质以及专业力量的缺乏等原因,实践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另外,在事后的监督中,部分基层单位目前尚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使得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事后总结以及处理问题时的效率大打折扣,同时也给在内部控制中意识不强的人员一些可乘之机,导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相关建议
  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是应对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调整和改革新机制的应有之义。
  1.加强内控培训,积极宣传和解读内控政策,强化单位内控意识
  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关键在转变和提高思想认识。首先要从提高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的思想意识入手,加强对管理层内部控制建设的宣传和讲解。建议上级部门定期举办基层单位负责人培训班,重点宣贯内控建设的意义,并积极解读内控政策,使基层单位负责人能够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使得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变被动执行到主动实施,为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和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另外,鉴于大部分单位已经成立了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建议单位内控小组定期在单位内部召开内控工作小组会议和扩大会议,组织内控小组成员及单位广大职工群策群力,探讨内控文件精神,并积极发现单位日常运转中出现的各类新的风险点,做好风险应对措施。基层单位应及时更新单位内控制度,并建立内控建设督导报告制度,通报单位内控建设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基层单位应每年不定期邀请相关内控专家,举办专家交流培训会,及时解答单位在内控建设中存在的疑难点,在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建设氛围。
  2.加强内控队伍建设,从人、财、物上保证内控建设的实施
  人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单位应秉承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一支独立的具备较强业务素养的内控队伍。对于大部分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小组办公室设在单位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作为内控建设小组的日常运作机构,应积极发挥出谋划策的作用。
  加强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全方位人才,既要保证其具备较强的业务水平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和管理能力。各基层单位应该积极探讨用人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在部分岗位上实行劳务派遣分包,充分解放财务部门的劳动力,避免“一职多权、一人多岗”的现象,从机构设置上真正做到权责分离,保证不相容岗位互相监督,建立健全的用人考评制度。
  另外,各基层单位应该将内控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积极探讨建立内部控制长效运营机制,并努力从财力、人力、物力上保证内控建设的有效运行。基层单位在每年编列部门预算时,应该独立考虑内控建设及运行的费用,并在部门预算编制时单列专项反映。另外,单位领导班子、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应该通力合作,确保每年组织相关人员对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一次切实有效的风险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制定应对方案,并编列内控工作日志及工作计划,确保内控工作有的放矢。
  3.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评价机制,實行内控建设全方位监督
  从2017年开始,财政部门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4个月内,编列内控报告。内控报告作为各单位内控建设的评判标准,其各项指标的设置均能较为合理地反映各单位过去一年内控建设的情况,具备较强的参考作用。各基层行政单位因当利用编制内控报告的契机,结合内控报告中设置的相应评价指标,对单位的各项内控制度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及时完善并更新先关内控制度。   另外,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应该规范内部控制的流程,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在内部控制中,将事前和事中的实际执行以及落实情况及时进行备案,强化事后的调查和监督。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积极探讨建立全方位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实现对单位各项业务的动态监督。针对每项重大业务,应做到事前事项进行充分的调查,事中严格执行,事后及时反馈。
  基层行政单位应该积极引进绩效考评制度,针对单位的各项业务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评指标,并逐步建立与绩效考评指标相挂钩的责任制,强化各责任人的主体意识,在单位不具备考评机制的条件下,考虑适当利用社会考评力量,如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等,完善基层行政事業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
  4.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
  近几年来,财政综合信息平台的推出,基本上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业务(包括收支、预算、资产、政府采购等)纳入监管范围。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处理数据的便捷性与方便性,实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解放财务部门的劳动力。
  另外,基层单位还应该最大程度将资金投入信息化软件与硬件上,借鉴先进经验技术,并结合自身业务,建立一套自动化内控系统,利用各类风险评价模型,量化风险,衡量风险,努力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同时,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主动实施信息化创新管理工作的方案,加强信息技术的安全准入系统建设,如:确认用户身份、管理研发技术的标准以及升级主动防御设备等,以确保单位资料的安全,不受外界入侵。
  三、结语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各项政策的推行者,以及国家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一道重要纽带,掌握着各项重要资源,其内控建设的好坏对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需要群策群力。各单位应结合本单的实际,充分考虑各项风险因素,积极探讨新的控制措施,努力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实现单位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丹丹,孙莉.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才智,2014
  2.程平,姜亭杉,冯珺.基于财务云平台的合同管理内部控制优化研究――以重庆海事局为例.会计之友,2017(14).
  3.林婷.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探讨. 会计师,2014(02).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