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五个要素组成。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重视美术鉴赏的教学,可以丰富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也可以让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有效落地。美术鉴赏的前提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以及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联想、判断、体验等。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了感知之后,学生必然会对美术作品作出一定的评价,这是学生的审美判断过程;美术鉴赏的过程一定不只是学生的经验与美术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是学生带着一定的美学知识、美术文化鉴定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因此文化理解蕴含其中。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美术鉴赏
  核心素养为美术教学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当核心素养强调为学生的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时,普通高中一线美术教师,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就是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由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五个要素组成。一般认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五个要素的落地,应当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而这个教学过程必然会与美术教学的优秀传统与教学取向联系在一起。笔者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重视美术鉴赏的教学,可以丰富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也可以让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有效落地。下面就此话题谈谈笔者的观点。
  一、美术鉴赏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价值
  梳理美术发展史可以发现,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德国文艺理论家姚斯和伊塞尔的“接受美学”的兴起,以读者为中心,强调作家、作品、读者“三位一体”的文学艺术的系统化研究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成为美术及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美术鉴赏,是指人运用视觉感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很显然,美术鉴赏的前提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以及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联想、判断、体验等。这里必然存在两个过程:一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识读过程,对象可以是平面图画或者立体模型,但在学生的思维当中,通常都是以表象的形式存在的,因此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图像识读的过程。二是学生感受美术表现的过程。因为美术鉴赏的对象都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学生感受的是这些美术作品蕴含的艺术价值,这实际上就是美术表现。
  在这两个过程之后,或者说在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了感知之后,必然会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这个评价无论是一般水平的“好看”或者“不好看”,还是较高水平的“美”或“美在哪里”,都是学生的审美判断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美术鉴赏的核心过程,当学生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尤其是基于在美术学习中积累的美学知识,对鉴赏的对象作出一定的判断时,审美判断的过程就发生了。如果说学生在美术鉴赏之后,能够基于自己的思考对鉴赏对象提出加工或者改变的观点,那就表现出了一定的创意特征,当然,毕竟是中学美术学习,除了有专业取向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可能不会付诸实践(一般意义上的美术创作除外);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美术鉴赏的过程一定不只是学生的经验与美术作品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是学生带着一定的美学知识、美术文化鉴定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文化理解蕴含其中。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美术鉴赏的过程蕴含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要素,因此该过程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地有着极大的培育作用。
  二、经由美术鉴赏培育核心素养途径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应当如何进行?著名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有同行认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双“眼睛”,因为它能够让学生发现美。考虑到高中美术教学的实际,研究者提醒我们: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吸收甚至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对于高中美术鉴赏的积极性就成了高中美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坦率地说,相当一部分高中学生是缺乏美术鉴赏的积极性的,而实践表明,这种积极性一旦被激活,美术鉴赏就能更为顺利地发生。当然换一个角度,从教学角度看,激活学生美术鉴赏积极性的过程,就是美术鉴赏的有机组成部分。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教材中,有“辉煌的美术历程”这一内容,其中的“礼仪与教化”看起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却是一个重要的美术鉴赏教学契机。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笔者设计了这么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借助美术作品(如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演变。这个环节教师的作用主要发挥在,结合教材引导学生科学地系统地认识不同历史时期的青铜器作品代表的历史文化。此处以教师讲授为主,不赘述。
  第二个环节:教师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辅以必要的讲授。学生自主合作的时候,教师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观点;教师讲授的重心应当是引导学生从美术文化的角度让学生深层理解。例如,我國最早的青铜器是单刃青铜刀,到青铜容器,再到大名鼎鼎的司母戊方鼎等,每一件青铜器代表的都是一种文化,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观察青铜器容器的四足形状,并向学生介绍铭文,以生成礼仪与教化的基本认识。
  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礼仪与教化”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社会要求,不因为人所处不同的阶层而有所不同。这个时候让学生鉴赏的美术对象,可以拓展为其他一些美术作品,例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等。
  实践表明,通过这样三个环节,学生较好地进行美术鉴赏,也能实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美术鉴赏的新思考
  毫无疑问的是,在高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仍然应当看到,如果不将核心素养作为一条主线,在美术教学中凸显出来,那么很可能会错失许多核心素养培育的机会。
  在上面所举的例子当中,笔者就注意到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礼仪与教化”是一个能够激发他们研究兴趣的内容,同时这也是一个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认知,同时又缺乏专业视角的内容。因此,笔者才带着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去鉴赏,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结合美术鉴赏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看这个例子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可以发现无论是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图像识读,还是对美术作品的审美与判断,尤其是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学生对美术文化理解的不断提升,都表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落地。
  因此,笔者以为这节课取得的教学效果,足以表明美术鉴赏教学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并且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个“发展”更重要的内涵就是核心素养的落地。
  当然,核心素养以及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还是一个新的概念,基于美术教学传统,理解核心素养并让它落地,对美术教师而言,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形成适合教师个体的实践理论,也只有如此,包括美术鉴赏在内的教学,才能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马鹰.浅论先行组织者模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美术教育, 2003,(3).
  [2]张倩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思考[J].艺术评鉴, 2018,(8).
  [3]王宇.试论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质量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 2013,(2).
  [4]李培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23).
  [5]罗姗姗.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6]张艳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30).
  [7]沈明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5,(6).
  [8]王力军.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J].美术教育研究,2014,(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