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区域活动,绽放幼儿多彩生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區域活动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幼儿教师要优化区域活动,构建真实化、情境化和多元化的区域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愉悦儿童身心,引领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绽放多姿多彩的生命。
  关键词:区域活动;游戏活动;多彩生命
  区域活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物质载体和空间支撑。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以及江苏课程游戏化的实施,区域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和重视。区域活动有其独特的支撑幼儿发展、成长、生活和学习的优势,操作流程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探究,释放幼儿的天性、个性和童心,同时也有利于愉悦儿童的身心,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诉求和成长特点,动态化调整区域活动,优化区域活动的形式,并以促学、促玩、促智为目的,帮助儿童在区域活动中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绽放属于幼儿成长过程的多彩生命。
  一、空间为轴,拓宽游戏半径,实现区域活动全景化
  幼儿成长的环境相当重要,环境是决定幼儿成长的主体外因,良好的环境能和儿童的心理活动构成互动关系,帮助儿童形成适当的个体行为,积累生活体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环境资源相当丰富,游戏活动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都是儿童赖以生活和发展的积极因素。为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教师要敢于打破固定空间局限,在班级活动范围之外为幼儿营造广阔的活动场所,让幼儿在多变、多样、全景化的活动中培养应变能力,挖掘潜在的能量,完善感知经验。
  活动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近植物园工人,让学生体验植物护理的全过程。在以往经验中,幼儿教师往往只是带着学生给植物浇水,并品尝果实。这种游戏体验较为失真,没有全景化体验植物护理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可将植物园作为幼儿活动区域,带领幼儿在植物园一端埋下水龙接口,并添加PVC水管和接口,在此区域活动中,幼儿可先为植物铺设水管,再引水浇菜,静观植物生长特征。这种全景化的学习和生活游戏能丰富幼儿的认知和感观经验,激活知觉思维,幼儿在全景化的区域活动中实现了认知、思维和情感的融合发展。
  活动二:教师以全园为背景,开展“寻宝诀”游戏。教师以整个幼儿园环境为区域活动背景,综合利用室内园外的大型器械、滑梯、大树、草皮和沙池等,预先埋设寻宝线索,组织进行全园寻宝活动,幼儿在“寻宝”线索下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如线索分析、推理判断、亲身体验、运用工具等,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培养和发展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其实,每一个儿童内心都有一个完整的世界,幼儿教师要尽量拓宽游戏半径,以全景的视角设置区域活动,满足儿童的心理诉求,让儿童活动在真实的全景化世界里展开,从而培养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力,绽放儿童多彩的生命世界。
  二、时间为轴,突破游戏时限,彰显区域活动生活化
  课时时限是一个常量,但也是一个变量,在当下教学中,幼儿教学往往以课时为单位进行区域活动,但很多活动和游戏往往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此,幼儿教师往往紧缩时间,造成儿童生活和游戏体验严重缩水。其实,幼儿教师要从生活的角度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半天或一日生活为时间轴,突破游戏时间限制,适度调整区域活动,将游戏中积累的有关策略与行动延伸到幼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间段,让儿童在真实生活中进行游戏活动,从而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区域活动价值辐射到幼儿全天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空间。
  活动一:幼儿生活自主支配。生活起居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技能,例如,饮食、洗手、入厕和喝水等等。以前,幼儿教师往往过多强调在统一的时间、统一活动区域内完成,若超过时间,幼儿教师往往代劳或给予特殊关照,但这不利于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和自主意识,同时,教师的代劳也让活动失去了趣味。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区域活动改成“独立操作,记录表扬”等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的事情我做主”“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的意识,并在较长时限内通过亲自操作形成一种自主化、生活化习惯。又如,幼儿教师可以将集中统一的早餐改成分散自主式的自助餐,让幼儿在某个宽裕的时限内自主完成。教师可在某个区域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就餐环境,幼儿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中意的早点就餐,就餐完毕后,幼儿用不同颜色的积木表示自己所用的牛奶和饼干数量,这既是对自己就餐量的反馈,也是一种生活化记录,便于教师根据幼儿自主就餐进行后续活动安排。
  活动二:幼儿自主管理体验。管理也是幼儿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的生活是一种集体活动,幼儿需经历从个体到集体的渐进式自主管理。在此过程中,幼儿自主体验管理的过程、管理的乐趣和管理的意识,并在区域活动中形成自主管理的能力,从而辐射到园外,将区域活动形成的自主管理体验和意识延伸到生活其他时间段。例如,在晨间签到的活动中,教师可提前在墙面张贴“今天我排第几”标签,并在小火车车厢上黏贴带有数字序号的小夹子,提供指针钟。当幼儿到校后,在纸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来园时间,将纸条按序夹在“小火车”的夹子上,自主比较、统计,得出今天自己的来园排序。在此活动中,幼儿自主进行起床时间管理、时间确认和计算,并得出自己的到园次序,这些都是幼儿自主管理的丰富体验,培养了幼儿适应生活必备的自主管理能力。
  三、事情为轴,拓展游戏内容,促进区域活动多元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活,生活中含有丰富的人和事,而任何事情都是一个连续体。传统观念下,幼儿教师往往只给幼儿展示单一的生活横截面,缺少真实性和情境性。其实,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以事情为轴,多元化开展区域活动,如创新游戏内容、游戏形式、游戏规则等等,让区域活动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给幼儿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在具体的操作中,幼儿教师可以将区域活动拓展到整个年级,在人员配备上也可包含其他园区的老师和幼儿,并为游戏注入新颖的活动内容,促进区域活动的多元化和立体化。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找朋友”游戏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将同龄班的幼儿作为区域活动的对象,然后以“任务卡”来开启区域游戏活动。在游戏开始时,幼儿根据自己拿到的“任务卡”,分析自己朋友的相貌特征,并根据其他特征找朋友。找到朋友后,邀请好朋友在自己的“任务卡”上留名记录,作为“任务卡”完成的标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找朋友过程,如走进其他班级、介绍自己的身份、描述朋友特征、邀请朋友帮助完成任务等,这些游戏任务具体、丰富、翔实,区域活动呈现出多元化和立体化特征。幼儿在此项活动中锻炼了社交能力,培养了表达能力,绽放了生命激情。
  四、结束语
  总之,在幼儿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树立新的活动观,拓宽幼儿区域活动半径,丰富活动内容,突破幼儿区域活动时限,让幼儿在真实化、情境化和全景化的活动中培养自助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幼儿只有在立体化、生活化的区域活动中才能释放激情,散发热情,勤动手善动脑长智慧,从而发展全方位的生活能力,绽放属于幼儿生命的多彩。
  参考文献:
  [1]张美娟.利用生态式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J].山西教育(教学),2019,(2).
  [2]杨玲,马晓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提高幼儿创新素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2).
  [3]顾登美.幼儿区域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J].好家长,2019,(5).
  [4]张雅芳.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的实施[J].教育评论,2006,(1).
  [5]张雪琴.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2).
  [6]张敏.试论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与方法[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1).
  [7]秦光兰.幼儿园活动教学的哲学基础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199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93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