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真正进入思考、分析与创造之中,因为情境体验能够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相关数学知识与技能,对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与策略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来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方法;策略
對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课程学习可谓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学生思维以及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都可谓是价值显著。但是,相较于其他教学课程而言,初中数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更加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无从下手,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不够合理,学生在被动听课中也就很难产生数学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则是在教学课堂上将教学内容转化成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之中进行讨论、交流与互动,从而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在情境中掌握相关数学知识。但是,究竟要如何将问题情境有效地应用到数学课堂上呢?基于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意义
所谓情境其主要指的是人在一种特定环境下某种特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以及因素,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指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的一些条件因素。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为学生积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数学知识,实现学起于思,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效果和质量,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由此可见,有效问题情境对于学生以及教师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同时也能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以及能力,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价值显著。
二、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与策略
1.问题情境应有趣味性
初中生刚好出处在认知思维能力的过渡阶段,所以教师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时候,一定要先保障问题情境的趣味性,尽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转化成为学生能够理解、形象化且有趣的事物,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想要思考以及探究的欲望,从而真正让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同时真正让学生认知与问题情境保持统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让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思考之中。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负数”这一知识点教学的时候,就可以联系生活提出如下问题:“大型超市负一楼停车场是现如今常见的现象,可是究竟为什么要将其称之为‘负一楼’呢?”借助这一问题情境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具体化的情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同时保障初中数学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问题情境应有层次性
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教师需要考虑问题本身就是为了服务发展学生,所以在创设的时候还应该要从学生本身出发,意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按照循序渐进这一原则来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得到发展和提升,从而真正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以及方式。初中生年龄较小,思维各方面还尚未发展,这个时候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若是过于复杂就会直接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也就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有序实施,所以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来为其设计出层次性的问题情境,通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绝对值”与“简易方程”教学之后,要想让学生解答|x+5|=1这一问题,若是直接让学生解答或许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分解成以下问题情境:“同学们,哪些数的绝对值是1?若是将
|x+5|中的x+5作为一个整体,假设是a,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呢?x+5=1与x+5=-1能够得到什么呢?”上述几个问题联系起来看,就能发现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借助于这种循序渐进层次性的问题学生能够一步步提升与发展。
3.问题情境应有启发性
综上所述,问题是思考、探究、学习兴趣等多方面激活的内驱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就能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出来,同时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一定要意识到有效问题情境的价值,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创设趣味性较高、难易适中、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以此来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管颖.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学园,2012(20):144.
[2]金妹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和方法[J].中学教研,2004(7):7-9.
[3]张淼.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