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转变,教师需要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贯彻核心素养的要求。以高中文化史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几个具体教学设计的案例,简要探究在日常历史教学中落实五大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如何将这五大核心素养落实到历史教学中呢?本文以现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文化史教学中的某些教学设计为例,分析在进行教学設计时如何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分析历史背景,强调唯物史观
  【案例一】《宋明理学》之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讲解:理学的出现既是对儒家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同时与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是密不可分的。从政治上看,理学是“进入宋代以后,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1]经济、文化方面,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发达,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文化的发展,例如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书籍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中的讲解法,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它的出现是由一定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在分析某一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时,唯物史观的指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其他类似问题。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与当时的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教育变革紧密相关。
  二、理解阶段特征,明确时空观念
  【案例二】《充满魅力的书画戏曲艺术》之感受国画之魅力
  问题探究: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指导学生根据作品风格,探究古代各个时期绘画作品的历史阶段特征。(学生活动略)
  以上的教学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主要脉络,感受国画的魅力,探究作品背后的时代特征,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每个时代的绘画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特征。例如,隋唐时期由于民族融合及对外交流频繁,所以在绘画中也就较多吸收了外来风格。两宋时期风俗画的兴起是由于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活跃所带来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所必备的时空观念。
  三、运用材料解析,体现史料实证
  【案例三】《美术的辉煌》之探寻作品的历史背景
  材料解析:教师课前利用教材和相关美术书籍,精心选择几组文字材料,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阅读材料,探究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美术产生的时代背景。
  本课教材在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时往往只是一笔带过,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认真解读并加以补充,所以通过展示文字材料去补充教材内容,这种材料解析的方法就体现了核心素养中史料实证的要求。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搜集、辨别、选择和使用历史资料,在史料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2]这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材料解析法,既是目前学生应对高考的必备要求,也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语言组织、分析概括等系列能力。
  四、推动情感升华,凸显家国情怀
  【案例四】《建国以来重大的科技成就》之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创设情境一:多媒体展示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秦山核电站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核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并探讨应怎样正确对待核技术,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辩论。
  创设情境二:播放电影《钱学森》片段和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纪录片。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谈谈观后感。
  在科技史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历史课成为塑造学生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达成情感共鸣,就落实了我们常常提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我们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启迪未来,让历史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场所,从历史的角度形成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关注国家命运的情怀。[3]
  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到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历史课堂承载的任务在与时俱进,对教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学科核心素养贯彻于课堂的有效途径,让历史教学历久弥新。
  参考文献:
  [1]朱绍侯.中国古代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3]吴筱玫.核心素养导向的备课[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7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