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有关教育部门为了不断适应当前社会和学生的变化,及时提出了教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问题。而作为教育人员中的一份子,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一位新人,我也将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将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教学工作具体实际联系起来,最终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关键字: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 教学运用
一、绪论
(一)研究价值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自有官学成立以来,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发展状况,历朝历代进行不断改革,在近代以来更是吸收了先进的西方教育方法,从而不断完善才有了今天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构建了“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的核心素养体系。如何将历史这门古老而有趣的学科与核心素养体系相结合,这也成为当今历史教学工作者需要学习和探索的内容。
(二)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距离今天只有两年半的时间,而广大教育者多将时间投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所以具体将学科和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并将其研究成果发布的很少,而作为“小三门”之一的历史学科,在这方面研究的成果就更少了。
(三)研究内容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可见教育在人类发展史上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核心素养提出概括起来具有三大特征:即关注人的整体体现,将单一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综合素质的一种;将学生从固有的书本知识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意识;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注重个人修养的发展,并培养其爱国情怀。历史学科自古以来都有鉴往知来的作用,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所以核心素养与历史学科的结合将是主要研究的内容。
二、历史教学中单一知识向综合素养的转化
(一)传统历史教学模式
根据传统教学模式,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历史学科不仅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与学生共同培养爱国的情怀和民族自尊心。这就使整堂课需要在传递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国情怀。需要的是老师的大篇幅讲授和学生自身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二)历史教学与综合素质相结合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存在的意义不是独立而是结合。自古文史不分家,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文言文的学习中难免会涉及作者和历史背景,这对于文章的分析和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政治学科与历史也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中所涉及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正好是政治中所要学习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两个科目相辅相成,一个纵向,一个横向将不同时期的社会形态传递到学生的脑海。地理和历史更是密不可分,有一门专业叫做历史地理学,这就是很好的例证,不同时期的山川草木,气候冷暖,自然灾害都对每个时期的和平与战乱具有重大影响。再者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发展史,这也与历史密不可分。所以历史教学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其他科目,并培养学生联想与结合知识点的相关能力。
三、历史学科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
(一)历史学科的“局限性”
历史就是越学越多,这是由于其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发生在昨天的事就是历史。中国史学家们所归纳出来的二十四史除了《史记》之外,都是每个朝代的断代史,而史学家们又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等四個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文化。当然这也让历史这门学科好像也因为只研究过去的事情而具有很多局限性。
(二)历史学科的“时代性”
中国的史书大多具有英雄史观,过分强调英雄对时代的创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则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而我们自身正是人民群众。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有哪一个人不会对历史负责呢?将历史的时代性放到课堂上,作为教师虽然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但是可以用现在的存在去解释历史中的合理性,让学生们时刻觉得历史并不遥远,从而引发思考,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中探索社会进步的奥秘,这便是历史学科对于现代最大的意义。
四、历史教学与教书育人的统一
(一)“教书”和“育人”
教育二字分开便是“教书”和“育人”,在我看来育人比教书重要很多。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提出“因材施教”的观点,可见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能力,但是不是每个人的接受程度都一样。教书是一个漫长且不一定有很好效果的过程。育人则不同,培养具有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三观的学生,首先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这些优秀的素质。
(二)历史教学与“育人”
三维目标中有一项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项。也就是说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宣传爱国的精神和家国的意识。总而言之在不同历史时期,激发学生不同的优秀品格,这是历史教学中育人方面所需要的。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每个老师的基本素养,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再也不能像以前的教书先生一样依靠教鞭和古板的教学模式教学,而注重学生三观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建立,也在教学过程的重要性中逐渐凸显。
参考文献:
[1]边素君,《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