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让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在课堂上得到再现,提高小学生对于道德和法制线上的直观认识,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将课堂上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 教学策略
  在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小学生拥有的道德和法律的知识和经验都不充分。所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道德和法律问题,事后他们容易感到非常的困惑,因此,教师要本着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现象。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生活化的策略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意义所在
  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学生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应对能力。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是出于教学的需要,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小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主要通过生活和学习来了解,小学生的思想还处于一个单纯状态,生活与教育给他提供怎样的环境和画笔,他就会逐渐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这一教学中一定要扎实的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贴近生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策略和知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生活化策略的实践。所以,明确了生活化策略的重要意义,教师就能够在工作当中有意识的应用该策略,从生活化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当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
  二、从生活当中寻找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宝贵资源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可以应用到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的宝贵资源,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搜集和挖掘。生活当中很多真实的事件,对于这些真实事件的收集和整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一些道德和法治现象的理解。当然,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也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进行了编排,教材的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感觉到非常的熟悉和亲切。所以,教师一方面挖掘课程当中现有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将课堂之外的资源融合进来,这样,小学生所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才是立体的,生动的,才能给他们带去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近几年广受争议的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问题,就在生活当中时有发生,有的老人会因为道德水平低下而故意讹诈扶起他的人,这样的现象的确是一些个例的现象,要让小学生明白帮助别人是好事,但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助人为乐的光荣传统。
  三、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学习当中,教师也要注意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合进来,要让小学生带着生活化的视角去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当然教师的授课,也要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能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进行分析,进行相关概念的理解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另外,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问题也要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来进行。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效果,只有反映在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当中,才能够说明课程的教学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所以,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比较合理的,那么,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是完全不同的,在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当中,经常是通过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或是通过做试卷上的填空,选择等方式来完成。不过,知道并不等于会做,学生经常会明白很多的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可能就会完全抛到脑后了,所以,教师要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
  四、用生活化的理念有效的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反映出了目前这门学科教学的困境。同时,有的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的讲授,忽视了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的做法。所以,教师还需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在备课的过程中多加用心。能够主动的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进来。另外,教师也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们多思考,多分析,多实践,而不是教师简单的把道理告诉他们就可以了,一定要加强教学目标和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活性。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元素和资源,让小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同时教师也要创新开展教学评价工作,让小学生知行统一,给小学生更多的有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智慧引领。
  参考文献:
  [1]张雷鸣.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7,(11) :71.
  [2]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16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