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瑶族歌舞欣赏”课程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以广东粤北瑶族为例,浅谈对“瑶族歌舞欣赏”课程的建设,着重通过欣赏课程的建设探索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途径。通过从瑶族的历史迁移地域优势、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品实践分析、民俗风情这几个方面浅谈艺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粤北非遗瑶歌;排瑶“耍歌堂”;瑶族长鼓舞;艺术欣赏能力
  高校校园文化艺术融入本地地域特色“非遗”项目是创新地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的方式。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让具有地域特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更是一条新的教育改革之路。本文以广东粤北瑶族为例,在“瑶族歌舞欣赏”课程中重点对清远连南、韶关乳源瑶族歌舞艺术进行探究,着重探索和改革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我国瑶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连南的瑶族除了“过山瑶”之外还有一个支系叫“排瑶”,目前被确认为全国唯一的排瑶聚居地。其分布在粤北韶关市乳源县,那里主要是过山瑶的居住地。
  1 “瑶族歌舞欣赏”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广东省粤北地区其一是主要分布在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瑶族同胞聚居的自治县有超过7.5万人,是广东省最大的瑶族人口居住地。清远连南排瑶分布在连南县的大麦山、盘石、香坪、大坪、三排、涡水、金坑、南岗等乡镇,叫“八排瑶”,在清远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一道亮丽的民族风景线。排瑶人爱唱歌、喜跳舞,其中的“瑶族耍歌堂”2006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瑶族长鼓舞”被认定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年,连南南岗镇油岭新村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长鼓舞)之乡”,2003年连南南岗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耍歌堂)之乡”。其二韶关乳源有过山瑶,2014年,韶关乳源《瑶族民歌》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把盘王奉为开天辟地的始祖,排瑶以七月七为盘王诞,十月十六日为盘王婆诞。”[1]又适逢秋收结束,为了纪念始祖、庆祝丰收,“耍歌堂”便选在这一天举行,人们也趁此机会唱歌、跳长鼓舞、谈情说爱、访亲会友。所以,这个瑶族的节庆日就是瑶胞们的大聚会,大家通过“耍歌堂”的形式跳起了“长鼓舞”来交流情感、增进感情,增强排瑶同胞的自豪感、民族自信心,起到增进团结的作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如此优越的地域优势,因此才有把非遗文化和艺术引进校园的想法,以不断丰富校园艺术生活。这对构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让高职学生能感知唱着山歌、跳起长鼓、欣赏原生态及瑶族歌舞作品,认识和了解瑶族这个民族,掌握瑶族歌舞的风格和特点,区别连南瑶族和韶关瑶族的民族艺术特点,了解瑶族的风俗和人文历史文化。因此,通过“瑶族歌舞欣赏”课程的途径来实施,这对大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是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2 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几种途径
  为突出本地特色艺术教学模式,把“瑶族歌舞欣赏”课程作为艺术类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选修特色课程。同时,学院公选课“音乐欣赏”的教学内容中也有介绍和欣赏广东民族民间非遗艺术这个模块的内容。可国内关于这方面的教学资源非常缺,因此才有教改课题“瑶族歌舞欣赏”课程建设的初衷,希望通过整理和收集有关粤北地区瑶族歌舞艺术的资料,梳理凌乱的民间资源,探索人文素养课程改革教学手段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建立微课信息化资源库,进行艺术作品欣赏实践
  制作欣赏课程微课视频资源,将图、声、形三者结合,提高艺术作品的多元化程度。这门课是一门关于瑶族歌舞艺术欣赏的课程,主要是通过理论的讲授和展示广东省非遗瑶族歌舞的原生态视频、创作作品视频、图片资料、服饰、原生态音乐等多种感官形式来观摩、欣赏。通过采风和资源整理把风景图片、瑶族歌曲、瑶族的舞蹈、瑶族人文服饰多元结合起来,制作成微课。微课包含背景介绍、人物介绍、作品内容介绍,分析、欣赏作品片段这几个方面,从而优化艺术作品的多元化展示形式,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瑶族文化历史的起源、迁徙、背景、渊源、发展;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服饰的图文、信仰内容、语言特点,通过视频作品的欣赏掌握瑶舞、瑶歌的特点与风情,通过模仿学唱瑶歌、跳大长鼓舞、跳小长鼓舞的动作和击鼓方式,感知瑶族舞蹈的动律和风格特点。
  2.2 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文化,提高鉴赏能力
  瑶族文化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承载着瑶胞的文化和历史,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因此,要多听瑶族故事、多看瑶族文化、多讲瑶族历史,对瑶族文化背景认知程度提高了就会对这个民族更感兴趣,就会对瑶歌、长鼓舞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在瑶民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瑶必有长鼓舞。’确实,瑶民都是善舞的,人们说瑶族儿女‘会走路就会跳舞’并不是夸张之词。”[2]先谈谈欣赏长鼓舞,必须明白各种击鼓舞蹈动作的含义。“粤北连南排瑶长鼓舞就是二者兼有之的‘耍歌堂长鼓舞’,舞蹈有72套动作。”[1]因此,要了解72套动作的起源、代表了何种意义、体现了哪种生活情景等。有时独舞,有时双人舞,有时两对四人舞,男女老少都可以舞动,都可以参与。要学会分析大长鼓舞的动律,具备以低、越、颤、旋为主的动作风格和动律特点,分析后再来欣赏大长鼓动作就能体会长鼓舞的韵味了。欣赏“耍歌堂”的活动时要了解歌堂仪式,“歌堂仪式:歌堂仪式是瑶族各支系在‘盘王节’时共有的盛大仪式,该仪式以‘盘王崇拜’‘盘古王婆崇拜’为核心”。[3]了解仪式后才能深入感受“耍歌堂”的起源和历史,欣赏和感受到歌堂的欢快、热烈的场面。欣赏过山瑶的瑶歌时要了解过山瑶同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以歌代替语言。为此,瑶胞自幼就开始学唱歌。瑶族民歌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普遍流传的瑶族山歌,瑶语叫“赛花柄”,汉语译为“赛过花朵的语言”,是过山瑶传递信息、相互沟通的第二种语言。世界各地过山瑶的山歌音调大致相同,而乳源过山瑶的山歌音调较高、较长,是呐喊式的山歌。和清远连南的排瑶歌稍有不同,瑶族比较悠长,四声音阶、五声音阶比较多。青年男女一般都是通过唱歌来认识、恋爱,唱歌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有情人歌、哭嫁歌、敬酒歌、祝福歌、劳动歌、哭丧歌等。就是在宗教活动中各种崇拜盘王,分为歌堂歌、劳动歌、古歌、风俗歌。欣赏过山瑶长鼓时,先要了解小长鼓的起源。小长鼓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小长鼓舞主要是表现房屋的建设,舞蹈根据现实生活中建房的程序进行。他们每迁徙到一处首先必须盖房子,然后才能有田地耕。欣赏艺术作品可以让我们发现艺术作品的美和身边的美,体味美好的人生,深刻地感悟人生,使人生情怀得到升华。所以,艺术欣赏是提升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历史、文化知识的储备,特别是文学知识的积累。
  3 结语
  粤北地区的非遗项目瑶族歌舞具有地域特色,把它引入课堂对大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感知文化、欣赏作品,进行原生态体验,唱瑶歌、跳长鼓等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微课视频资源库的建立,收集瑶歌、“耍歌堂”、长鼓舞等资料,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进行学习和观摩,这对增强高职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欣赏作品再感悟作品的形式背后蕴含丰富的感情、思想、意念,借助想象力、联想力和感情移入,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 汤耶碧.广东瑶族舞蹈与音乐[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 范秀炎,吴卫清.广东瑶族长鼓舞[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3] 周凱模.岭南排瑶“歌堂仪式”传统的历史记忆[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03).
  作者简介:邓黄鹂(1978—),女,湖南郴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2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