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视域中人文教育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是大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在大学语文课堂中,除基础内容的教学外,社会文化素养的灌输也至关重要,目前已被作为大学阶段人文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就大学语文视域中的人文教育落实现状来看,由于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大学语文所处的整体人文环境不容乐观,人文教育的推行仍面临诸多阻碍。因此,如何准确定位大学语文教育,使其成为人文教育价值发挥的一大路径,是当前应当重点思考的课题。因此,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语文视域中的人文教育渗透现状,提出了关于如何深化开展人文教育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视域;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的实质在于人性教育,主要指思想境界层面、人格塑造塑造层面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层面的教育,核心在于人文精神的灌输。[1]从人文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来看,主要体现在升华本质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人格等方面,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及未来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基于人文教育在我国大学语文教学课堂渗透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局限,目前这一板块的教育工作仍更多停留于表层,亟需进一步深化挖掘。为强化人文教育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文章阐述了当前环境下人文教育渗透现状及相应优化对策,总结如下。
一、人文教育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一)人文意识不足,功利思想严重
人文教育在我国大学课堂起步较晚,关于人文意识的灌输也仍未普及到位,导致人文意识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语文课堂中,多数教师虽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人文意识教育,但由于当前大学生普遍都有实用主义思想,因此在整体意识上仍难免倾向于的功利思想。[2]所谓功利思想即指只顾眼前的利益,忽视长远的发展,如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大学生重点考虑的因素通常在于就业率及薪酬回报等层面,而没有深入结合专业内核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需要在今后的人文教育中加以调整。
(二)价值观混乱,人文精神缺失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加上网络环境及社交环境的影响,价值观输出渠道相对混乱,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构成了一定危害。[3]例如,部分大学生受网络上盛行的“虚荣主义”影响,过分看重金钱及物质,甚至以此作为人生价值的所有体现,而忽视了其它正向价值观的构建。在这种价值观混乱的现状下,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不加以扭转可能会致使大学生误入歧途。
(三)人文教育流于表面,奖惩力度不足
目前,人文教育的理念已初步进入大学课堂,尤其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已经具备了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但由于发展时长较短、教师缺乏相关经验等因素影響,实际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通常仍然流于表面,难以触及内在,导致学生真正汲取到的人文养分仍然十分有限。[4]例如,缺乏配套的奖惩措施,无法直观地对缺乏人文素养的行为作出有效管理;对于弘扬人文精神的正面行为也基本缺乏足够的鼓励。
二、大学语文视域中开展人文教育的相关路径
(一)利用语文多元性特点,建立健全人文教育体系
基于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特点,教师可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能力、思维、文化、知识等各个层面综合出发,以建立健全的人文教育体系为最终目标,使人文教育能够彻底、深入地融合于语文教学课堂当中。[5]首先,可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建立积极的交流关系等措施提高学生之间互动的和谐性,再以此为前提引入以“和谐”、“交际”为主题的人文教育。其次,在倡导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渗透关于“独立”、“自主”的人文教育理念。最后,还可通过建立科学的语文体系来提高人文教育的全面性,同时坚持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路线,致力于大学生语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整体提升。
(二)转变语文教学理念,开创人文语文教育模式
传统教学理念下,新型教学方法、路径难以完全融入课堂,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理念也具备高度的与时俱化需求。转变语文教学理念的重点在于“创新”,如可通过开辟全新的教学模式来达到双重教学目的。例如,在语文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需求下,可通过开创“人文+语文”的教育模式来兼顾两者,在建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完成人文素养的构建。以文章赏析为例,教师可通过“欣赏鉴别法”的应用,在引导学生赏析语文文章的同时,学会品读文章的语境、美感,从而在提高学生文章赏析水平的同时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实现语文应用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三)结合生活情境,深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维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语文课堂的生活化特征通常较为明显,通过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对于深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可起到重要推动力。例如,根据“名著当中内蕴的人生”这一主题,教师可将文章内容中蕴含的生活话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串联,借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愉悦感。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名著为例,教师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再对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感想进行总结,进行生活哲理的体悟,从而生成思想智慧,为人文教育提供相应的素材铺垫。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对于学生的人文精神构建可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大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于人文教育的认知与重视,将其作为激发学生独立精神和自由意识的重要手段,并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弊端来使其价值得到更大发挥。
参考文献:
[1]颜修.试论新课改下大学语文人文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J].魅力中国,2016(06):54-55.
[2]张胜难,张宇红.人文教育体验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探析——以“大学语文”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8(02):54-55.
[3]张瑞.大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8(06):16-17.
[4]曹莹.大学语文视域中人文教育的探索[J].文献创新比较研究,2019(04):19-21.
[5]李如.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6):23-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2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