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校、家庭、社会对问题学生合作教育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问题学生”是因家庭教育缺乏、学校教育措施不当和社会教育体系不完善造成的德智体美劳发展不均衡、不全面的特殊群体。经过对化工专业高职类“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单靠学校教育的力量不能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教育任务,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积极配合,协调发挥整体的作用。
  [关    键   词]  问题学生;合作教育;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1-0134-02
   “问题学生”一词起源于日本,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使用。目前,“问题学生”教育界没有统一和明确的权威定义[1]。一些研究者将学业成绩作为第一界定标准;有些研究者将标准聚焦到行为上,表面上“思想存在严重问题,行为规范力差”或是“道德行为有偏差,经常违规违纪”;有些研究者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等角度出发,认为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个体性格、情感意志和思维方式的表现均偏离常态;或在外界刺激下,心理或情绪方面出现障碍或问题[2,3]。
   本文讨论的“问题学生”是指身体和智力水平正常,因化工专业课程难学而失去信心,在学习上存在长期的挫败感,加上畏难心理严重,导致心理失衡,陷入恶性循环,甚至转而在网络游戏中寻找成就感,导致其学业成绩长期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影响自身发展。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父母教育、家庭结构、家庭关系、教育方式等因素都可能是“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前大学生均为“95后”甚至“0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容易被溺爱,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博爱、奉献和自律等,加上父母灌输错误的“钱至上”“混文凭”的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有些父母简单粗鲁,无论他们对错,都会对孩子批评指责,家庭缺乏爱和温暖,这些孩子大部分是内向和自卑的,对别人基本没有信任,也不懂得爱和付出。有些父母忙于工作,疏忽对孩子的教育。有些父母将自身的理想强行加在孩子身上,以子女为载体填平自己的遗憾,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有些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离异时未仔细考虑孩子感受,往往导致这些孩子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就以逃课、打架、上网来表达对父母的不满,对父母进行报复,容易走向极端。
   (二)学校原因
   在现行的生源分配制度上,普通高校和重点高中录取在前,高职院校录取在后,因此,学生素质是高职院校“问题学生”更加突出的原因。入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面对晦涩难懂的课程,他们往往极易产生散漫草率心理。加之有些教育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工作经验等方面有一定的缺失,比如教学模式的落后,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基本采取集体授课方式,不能因材施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管理方面多为辅导员或兼职班主任制度,因工作群体量大,不能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信息,对部分学生关注较少,甚至缺乏耐心,从而加剧了学生的厌学情绪,转变为“问题学生”。
   (三)社会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呈上升趋势,信息接受能力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引起“问题学生”的共鸣。尤其一部分高职学生在“大学无用论”“富二代”“官二代”的洗礼下淡化了理想信念,不奋发努力即可成功得到推崇。另外,社会对高职类学生群体关注度缺失,重心向中小学倾斜严重,如各大书店中关于高职类专业性或应用性的相关读物极少甚至零上架。当“问题学生”在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白眼后,在虚幻的游戏中暂时忘却一时不快,偏离了人生奋斗的“主航道”。
   二、“问题学生”合作教育策略
   (一)发挥学校阵地的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能力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其次,要发展学校咨询项目,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是终身的事情,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正确选修对自己兴趣、爱好、需要和职业目标有帮助的课程,知道如何运用所学进行职业选择,理解专业学习对未来工作的重要作用。第三,大力实施赏识教育。不应以歧视的眼光和放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而应该及时捕获他们的发光点,使用语言或创设情景鼓励,让其建立自信,享受学习的快乐[4]。最后,合理运用第二课堂,激发正能量。通过第二课堂,让学生从网游大軍中撤退,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如“校园歌手大赛”“职业设计大赛”社团活动等,将学生的业余活动填充到有序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从而让其在某个领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契机,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家校联网互助
   家庭是人类心灵的温暖港湾,家庭因素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许多“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完全成为了旁观者,全指望学校管教学生,从不与学校交流。
   这就要求学校建立各种平台,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力求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校方可以通过家长获悉更多学生的关键信息,这样会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更有方向,更加高效。此外,家长也可以作为学校管理的参与者,督导教育和教学,协助第二课堂,促进师生关系,合作完成“问题学生”转型的持久战。
   (三)校社联姻孕育大国工匠
   1.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扩大学校的教育空间,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定期联系,充分挖掘和利用物化环境中的教育功能,建立一系列相对稳定的社会服务、专业交流、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校外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开展课堂外的教育实践活动。
   2.扩大教育社会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各社会单位与高校联姻,积极支持高校教育计划,提倡社会单位参与大学生教育工作。社会单位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性课程,也可以与学校建立“订单班”,让学生学有所用。同时,通过组织企业文化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培训等活动,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和社会应变能力。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延伸,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独立的有机体系。他们的角色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的。学校与家庭和社会之间的联系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培养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工匠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敏.职业院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方法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22-23.
   [2]陈灿芬.高校问题学生解读[J].社会科学家,2009(12):121-124.
   [3]王银明.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引导教育策略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152-153.
   [4]赵淑华.赏识教育及其应用原则[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8):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3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