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与思维可视化的融合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叶少芬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工作中,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思维可视化
  隨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工作中,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那么,如何在深化研学后教课程改革中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呢?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认识与尝试。
  一、合理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无味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兴趣,教学效果才会好。因此,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必须吸引学生,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让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向学生展现形象具体、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例如,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设计一个小熊分西瓜的场景引入,播放动画“夏天到了,熊妈妈给两只小熊分西瓜吃,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分给大熊3块,分给小熊2块。”教师提出疑问:“大熊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小熊呢?”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运用多媒体操作解决,学生的兴趣高涨,学习效率高。又如教授《数学广角》中的“排列与组合”“搭配”这些内容时,出示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导入,如外出游玩时的服装怎么穿等。学生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会更感兴趣,学习起来也会更积极、主动。
  希沃白板、小海螺软件、101教育PPT等以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示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把所学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和理解。在教授一年级下册《人民币的初步认识》时,笔者利用希沃白板创设超市生活场景,根据平时生活中到商店买物品、存钱等情景,使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二、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方式、手段被应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从整体上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掌握,而且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在数学课堂中,适当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直观形象地接受新知识,也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例如,教授六年级《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看到研究的直观过程,将学生汇报展示的转化过程用电脑动态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更直观地看到了转化过程,进一步加深了理解,强化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如,教授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发现、自主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展示几何关系和交互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去割补,再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等功能,把割出来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为学生进行比较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然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已学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构建。
  三、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学生在现代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并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最终把新知同化后纳入原认知结构中,从而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如教授三年级《年月日的认识》中,利用多媒体信息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随机观察年历。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观察月份的不同,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而有的月份只有28天或29天。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得到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从而可以探索出闰年和平年的概念。学生可以尝试探索如何判断闰年,还可以根据随机题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更好地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周兴军.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5).
  [2]王华.新媒体渗透教学——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Z2).
  [3]朱康敏.运用多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
  [4]王丽芳.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A].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5.
  [5]王志芬,崔延军.利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9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