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麦焕贤
摘 要: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这说明礼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文明识礼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文章结合我校开展的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通过了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同时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小学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来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文明识礼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承文明的需要。本文结合我校开展的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通过了解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同时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谈加强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内涵
所谓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实质上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普及,提供养成
在进行礼仪教育时,我们创造性地让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去调查、收集自己使用过的文明礼仪,再请低年段的学生用画笔将梳理后的文明礼仪画出来,形成了六小独创的、低年段的一系列《文明礼仪绘本》,有《一年级入学礼仪》《集会礼仪》《用餐礼仪》《出行礼仪》《文明用语》等绘本。针对高年段的学生,讲故事、编排童谣和话剧等课堂活动比单纯要求他们背诵《小学生礼仪常规》效果要好得多。课题组在编写供高年段学生阅读《雅小文明礼仪读本》时,经过和专家反复论证,最终将读本的每一课设计为“礼仪课”“故事园”“哈哈镜”“活动角”四个环节,以“知”为起点,扩充礼仪知识;通过“唱童谣”“讲故事”来学习、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礼仪;通过“哈哈镜”反思,悟得文明礼仪的“美”和“德”;通过“活动角”中倡导的实践活动和模拟任务操作践行文明礼仪。这册读本编写详实、图文并茂、话题鲜明、活动丰富,是指导小学生逐步形成现代公民应有的文明意识和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的优秀读本。
(二)榜样引领,带动养成
班主任应该通过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教育,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榜样的示范作用,会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使教育形象化、具体化。
1. 教师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树立文明礼仪形象,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堪为学生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學生,这样文明礼仪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学生示范
教师还要注重在学生中挖掘并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身边的学生榜样离学生最近,最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的榜样也更具有说服力。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笔者每月都进行一次评选礼仪标兵活动,以民主投票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评和家长每周一评的情况,综合评选出每月的班级文明礼仪标兵。笔者还根据“月评”的结果,根据获得“文明礼仪标兵”同学的事迹,让学生说一说、评一评,学生不断自我完善,促进了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丰富活动,实践养成
皮亚杰认为,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礼仪规则的理解,为道德礼仪的真正获得提供了基础。基于此,学校总课题组以“做文明的蒲公英”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志愿者假日小队活动。注重以活动为载体,创新礼仪教育方式方法,拓宽礼仪教育渠道,主要表现在:
1. 开展多元化的校园实践活动
每周组织开展以下活动:每周一星评选、表彰活动;每月举行“礼仪之星”报告会,组织开展“礼仪”主题系列活动,创设礼仪讲坛、开展知识竞赛,启动“雅小礼仪志愿者”行动,举行感恩教育报告会及开展走近《弟子规》等活动。
2. 发掘学科教育资源,把握礼仪渗透契机
在美术、音乐、电脑、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将文明礼仪教育与美育有机结合,渗透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的现代公民文明精神。
3. 拓宽自主性的校外实践活动
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文明礼仪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组织学校礼仪志愿者自主参与,到社区进行文明礼仪知识宣传。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在国庆节、劳动节、春节开展“我眼中的文明”记录活动,学生将自己在假期里发现的文明行为用相机或通过绘画形式记录下来,并附上自己的思考;雷锋月里,学雷锋志愿小队走上街头,设立“学习雷锋精神”文明宣传站;志愿者成立“交通文明劝导小队”,在家长的带领下协助交警向行人宣传文明交通知识,等等。这些活动将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礼仪行为习惯知识与行为表现相结合,在不断的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中提升师生文明素养,丰富学校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涵。
(四)规范制度,促进养成
制度是养成计划具体付诸实践的有效措施,是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规范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在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使得养成教育有方向,学生行为有规范,教师执行有力度。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为基本,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道德观念差、不懂礼仪、不讲礼貌的现象,从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入手,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要求。教师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切实维护规章制度的威信。这样用法规增强了对学生的约束和规范,通过严格管理加强了学生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家校合力,深化养成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学校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应该与家长形成共识,共同督促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1. 有效利用家长委员会
班级层面: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年级组层面:请家长参加各种主题活动,如年级主题全课程活动、六一亲子秀表演;校级层面: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如关于培养六小核心素养的头脑风暴讨论、各种学校集会上担当家长义工等。
2. 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家长
我校重视家长培训:一年级入学家长培训和六年级毕业班家长培训;专家团队做专题讲座培训;课题组专家孙云晓教授和洪明博士分别做《好习惯,早养成》和《做智慧型家长》的专题讲座。学校还利用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目的、教育理念,通过微信群、学校网站等媒体平台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校的情况。
3. 开展家长特色课程
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是学校最有力的“同盟军”,我校以“班级特色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每月开展一次“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各行各业的家长为学生提供了别开生面的“社会课程”,让学生享受不一样的课堂教学。在课题实施的研究过程中,我校将家长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让他们参与雅小“文明礼仪素养”的头脑风暴讨论,参与各年级组主题研学行活动的始终,参与班级特色假期活动,让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培养,也提升自身的礼仪修养。
我校以“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为教育出发點,着力打造学校、家庭、社区之教育系统工程,并不断完善与创新,努力做到校内与校外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坚持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有效向班级活动、校级活动拓展延伸,进而向家庭生活拓展延伸,并有效向社会生活拓展延伸,真正让文明礼仪教育内化为学生的素养,成为一种生活态度。教师和家长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也逐渐改变了教育方法,凝聚了教育的智慧。这样,数管齐下,促进了多向互动,实现了文明礼仪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形成了教育合力,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与巩固,提高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效性,彰显出以美载德、寓美于德、美善相谐之独特教育魅力。
参考文献
[1]张翠松,张后超.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11).
[2]展光道.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1).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学会2018年度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编号:GDXKT15135)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9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