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①

基于校企合作的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颖

  [摘           要]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生源逐渐减少,源于在现代教学中实际的教学计划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学生的要求,以长春财经学院为例,对现在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為主要方案进行研究与实践。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54-02
   现代高等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毕业生的数量较大,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源于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体制没有及时改革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改变了现状,教育部和国务院下发的部分文件将现有人才培养的方案进行了修订,有效地解决和改进了目前在高等教育中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要求,校企合作的“2+1+1”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是从各个方面对人才培养中的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以长春财经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有效实施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
   一、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的操作技能只是作为从属地位,但是基于社会市场需求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实际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因此高校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不是高校所提倡的,专业的开展是面向市场的,学校是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当下高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偏差影响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能力,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误区、市场的空缺。
   (二)学校和社会供需不平衡
   在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由于校企合作不深入,因此高校没有结合市场的需求对教学计划进行创新,在教学理念传统的基础上,出现学生同社会专业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课程设置和社会人才的切合度不高,造成了高校和社会供需不平衡,高校提供不了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
   现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教学模式上面没有太大的应用性,理论知识颇多,因此要改善这一条件,必须加大实际操作的比例。而校企合作方式在大多的应用型大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学校、社会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对学生实行全面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结合长春财经学院实际情况,我们采取校企合作的“2+1+1”模式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进行人才培养。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2+1+1”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字面意思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结合学校和企业两个教育环境,在大学的前两年在学校专攻基础和理论知识,以学校的培养为主,通过两年的学习,扎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之后的实践操作打好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大学第三年学校和企业的两两结合,既有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企业实习实训,在学生坚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第四年也就是最后的阶段以企业的教育环境为主,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且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在企业教育环境之下,是以企业用人标准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因此在高校学生毕业之后能够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优化课程体系
   在现代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教学中,专业实训课程、创新创业课程所占比例较少,专业基础和理论知识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要优化整体的课程体系。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以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和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主要的方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性,因此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时候以专业基础、专业实训、创新创业为主要模块,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进行学时的压缩,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主学习的时间。
   (二)加强课程建设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自身为主导,在教学课堂要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能够有参与感,教师也可以引用提问问题、课堂讨论、问题启发、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和自己有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运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使用微助教、微课、慕课等多种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更加注重多环节的考核标准,加强校企合作对课程的建设,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基地    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学生在实践中的教学环节以及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规模和数量。校企合作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原则,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中,应加大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训室的重视,加大对实训室的投入资金和技术升级。另外,广泛地运用校外资源,为进一步加强和市场企业的合作,增加学生实习的次数,创造多样学生实训的形式,一方面在不断地实习实训中,提高学生在专业上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实习实训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市场的专业需求,提高自己的适应速度。
   (四)提高师资队伍质量
   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教师有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理论,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学校要注重对专职教师的培养,根据校企合作的需要,加强对教師能力的培养,优化师资队伍的质量,重点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经验,培养专业的教学团队。使教师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顶岗学习、校企结合课程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发挥其作用,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双师型”、专业带头人为教师骨干的师资团队。
   (五)建立与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作为本学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而对教师的评价则更加形式化,因此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观念之下,要摒弃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拟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管理方案。一方面,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进步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标准,另一方面,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动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教师也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通过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促使校企合作模式下,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化,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化,更能促进民办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
   总的来说,本文从民办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现状分析做引入,通过现状的分析引入校企合作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以提高民办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质量,使之能够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环境下,更好地适应市场社会发展的需求,改进以往高校和社会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转型发展的需求下,提高了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指导能力,使师资队伍更加的专业平稳,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新型的“2+1+1”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峰.初探民办高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的路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2).
   [2]孙畅.民办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5).
   [3]祝弘扬.关于加强民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8(11).
   [4]刘琳娜,张彦通.加强校企合作,保障高等工程继续教育的实效性[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
   [5]林丕源,刘财兴,黄大乾.以问题求解能力为核心的IT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6]邢晖,李玉珠.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实践选择与应然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5).
   [7]姜峰.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23).
   [8]翟崑,曲韵笙,于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立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J].文教资料,2018(4).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