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周奕含
[摘 要] 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文化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积极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发挥学生自主性,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为了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对大学语文教学加以改革,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适时点拨等方式,推动大学语文教育的开展。
[关 键 词] 探究式教学法;大学语文;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138-02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例如,其他科目的教学和理解,都需要通过语言沟通实践,而语文便是沟通的基础。大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目的并非单纯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现阶段,就业的压力比较大,许多学生开始忽略语文学科的作用,对语文的兴趣度不高,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因此,需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改变这一情况。
一、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一)探究式教学法概念
在教学领域,探究式教学法又叫“研究法”“发现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时,教师抛出一些事例或者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或者搜集资料等探究方式去发现和总结,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
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占据着教育的主导,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学习被动,教学效果不佳。探究式教学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探索,探究、认识、理解、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寻找规律,然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相较于其他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性很强,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質的提升,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探究教学法的应用。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探究式教学法有着自身的优势,在大学语文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响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教育部一直在倡导学校开展教育改革,要求学校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体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教师在教育中则更多地充当指导者的角色,用新的视野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分析,学习和总结知识规律。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采取独立思考或者同学协作的方式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响应了教育改革的要求。
其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参与探索知识的实践互动,积极探究知识,分析和总结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面对教师发布的教学任务,可以采用合作或者独立完成的方式。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需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归纳,这样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自主学习和信息归纳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信息归纳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例如文科生利用信息归纳,将知识内容更好地总结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学生在总结归纳时,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为后续的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
最后,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探究式教学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以自身的知识为基础,探究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此期间,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探究式教学法中,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探究过程采取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旧的知识,而是积极打破常规,探索和发现新事物。
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少兴趣
大学阶段的学生,完成了高考,步入大学,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放松,学习的劲头更是一落千丈。大学阶段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课程安排得比较少,这样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但是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依旧是偏于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精神。大学语文是大学的基础性学科,却得不到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而是将其作为修学分的一门学科。
(二)教学方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语文教学方式依旧采取课堂灌输的方式,教师课堂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不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没有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和系统学习语文知识。教学重点则是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保证语文教学的进度,没有考虑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式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教学问题,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围绕问题,学生在搜集相关知识内容,分析、总结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欲望得到提升。具体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选择那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巧妙地引出问题,让学生探索实践。一般情况下,创设情境需要选择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内容,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这才是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方式,选择生活情境的内容,以图片、视频等方式提出问题。例如,讲解《泰山日出》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与泰山日出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教学时播放出来,然后提出教学问题,询问学生是否有过登山看日出的人生经历、有何感受,让学生去描述,这种开放式的问题更容易吸引学生。借助问题,教师和学生展开交流,既提升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意思。可以看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总结和积累自己的知识。 (二)营造课堂氛围,挖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
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这需要建立在学生有着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之下,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让学生同课堂融合,提升学生参与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不要怕错,积极发言,敢于提问,勇于回答。为了营造探究式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结合教学内容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小组环境内开展讨论,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之间思想相互碰撞。通过课堂积极讨论,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得以有效地挖掘。
(三)教师做好适时点拨,引导探究方向
探究式教学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说教师可以不闻不问,任凭学生去讨论探究,而是應该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给予学生自主空间,懂得适时放手,也要给予学生引导,做到适时点拨,让学生的研究朝着一定方向进行,不至于没有方向胡乱研究。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在探究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则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将学习主体权交给学生,引导和启发学生朝着某个方向去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从以往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完成教师留下的任务,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要避免放任不管,也要避免过多引导,需要把握引导的平衡点。
(四)知识拓展,将探究深入生活实际
探究式教学方法,即教师给予学生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拓展,将探究活动深入生活实际。教育的目的并非让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兴趣。语文教学本身与生活的联系就比较密切,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时可以更多地引入一些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觉知识的应用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推荐与之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探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教师对文章梳理之后抛出一个有关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沟通的技巧,如何与人交谈。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交谈才能让同学或者家长接纳自己的建议?”学生针对此问题,开展积极讨论,寻求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探究教学法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加强。学生开始积极主动地思考,突破自身知识和思维的局限,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积极引导学生,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科.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2):56.
[2]叶荃国.探究式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5):165-166.
[3]赵云连.浅谈“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45.
[4]张娟.构建大学语文“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7(4):89-91.
[5]赵云连.浅谈“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45.
[6]宿丹萍.探究性教学在民族地区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以讲授《大同》一课为例[J].亚太教育,2016(1):90.
[7]夏彪.“读图时代”独立学院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7(1):81-87.
[8]隋旭波.探究教学法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苏轼《水调歌头》一课为例[J].新课程(下),2015(2):83.
[9]郑正平.个性化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时代教育,2014(19):150-151.
[10]李娜.探究性教学在大学语文课程中的运用:以讲授苏轼《水调歌头》一课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2):128-130.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29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