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研究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孔睿
[摘 要] 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内容规划的核心之一,在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重点考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领域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及就业趋势等因素,结合以上因素才能够设置出符合高职院校现代人才培养理念的课程体系。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的因素,提出了优化设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措施,如建立以就业为指向,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工学结合等,期望为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32-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有利于构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院校特色化专业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规划的前提。因此,在我国教育中长期教学规划的过程中,作为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在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课堂体系设置过程中,贯彻教学改革大方向,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的人、专业的人”。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需考虑的因素
(一)人才培养目标因素
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联系,并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重要载体,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目标成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范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满足知识体系、实践能力、素质培养等需求为前提,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规划合理的教学课时,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堂体系设置。
(二)企事业人才需求与行业标准要求因素
高职院校主要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应符合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德、材、能全面结合,制定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企事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其工作内容应与行业领域的标准相吻合,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与专业标准相结合,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1]。
(三)就业趋势和岗位需求因素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符合行业就业趋势,满足实现学生高就业率的要求,同时为需求创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例如,在高职建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根据初始设置的工作岗位,如施工员、防线员、质量员、安全员和内业员等,未来发展的岗位为建筑施工管理工程师、建造师等。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全面,行业就业趋势和岗位需求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加入就业培训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使课堂体系设计满足就业趋势和岗位需求。
(四)师资队伍建设因素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否落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应将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什么样角色,如何加强教师间的相互配合。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再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行论证,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发现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中的不足,并及时修正,不断完善。
三、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措施
高职院校的教学基础相对薄弱,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大多延续了中职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导致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因此在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应首先明确课程体系制定和设计的标准化流程、制定要求、制定的原则等,为高效保障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此外,还应做到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校企合作;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专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选修、必修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规划教学环节等。
(一)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设定专业的过程中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课堂体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校方为主导,大力推行和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多元融合,深度合作”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课堂体系,促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内涵的提升。以专业就业方向为引导,积极探索适宜本校学科特点的校企合作之路,可以在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将专业实践课程安排在企业内,让学生深入企业,开阔眼界。例如,坚持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2],可以使高职院校与企事业单位联系更加紧密,开设工学结合为主的交替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内部与教学相关的仪器设备与高职院校共享,让学生能够收获来自学校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的双重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双元化教学主体。此外,坚持校企合作,应将课程体系设计中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地点与考核模式等进行细化,看哪些能够联合企事业单位开展,实现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例如,学生在假期,可以由学校进行统一分配的方式,根据专业不同,安排到相关企业参与顶岗实习,提前熟悉和适应本专业内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内容,感受企业文化和职场规则等,为毕业后尽快融入职场提供实习机会。
(二)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专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点方向是实现学生的“一专多能”,通过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教学[3],结合企事业单位专业岗位需求,设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构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供依据。例如,组织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形成研讨小组,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设置,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立的核心工作内容,并以学生能够胜任专业岗位为前提条件,结合专业学习规律与学习项目,形成一整套可行性高的课题体系设计策划,并经过研讨小组的审核与反复论证,最后按策划顺序编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岗位需求为主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其次,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专业岗位需求,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分模块进行制订和设计,如可分为公共素质模块、职业素养培育模块、专业技能呈现模块、素质拓展(选修)模块等,这样能够实现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进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满足每个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最后,满足专业岗位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根据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积极开发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中可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进行选修,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并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选修、必修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侧重于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行知识、素养、德育协调发展的教育教学新局面。鉴于此,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采用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从而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既要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又要满足学生专业层次的学习需求,从全局出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例如,在选修与必修课程设置的方式上,可以以学生必须参与考核的科目作为必修课程,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领域中必要的从业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是难点,为实现针对性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其次,可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在课堂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学分的约束转变为学习能力的约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选擇性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作为选修或者必修课程,这需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而形成创新创业特色化教育。
(四)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规划教学环节
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内容设计应本着“合理、规范、够用”的原则,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以现实生活案例为基础,补充和更新课堂体系教学理论及内容,例如,“5·12”大地震后,当地需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那么需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注重结构抗震性能、建筑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选择等,以此为理论教学背景,整合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科学规划教学环节能够提升课程体系建设的效率,更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发展空间。在科学规划教学环节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在建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中,应重视对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验、施工图绘制和造价编制等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培训,为提升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提供教学思路。此外,还可以增加任务型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开发综合应用型实训项目,以达到创造良好的课程体系设计工作环境的目的;要加强课程与课程之间的高度融合,科学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5]。
除此之外,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应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结合每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化课程体系优化原则与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的效果,往往需要进行全面性、综合性的评价,优化课程体系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应涉及:以什么载体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专业技能知识传授内容;课程教学顺序;是否以实训(校企合作)为主要培训模式;是否符合学生认知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单一的技能工作者,而应让学生感知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升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明确自身未来职业的规划,从而保证高职学生能够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蒋华国.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课程体系设置应考虑的因素探讨[J].酒城教育,2014(1):38-40.
[2]邢梅,刘东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体验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人才,2011(14):93-94.
[3]骆永菊,王顺克,唐友清.基于三方共赢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J].当代旅游(学术版),2012(12):80-81.
[4]陶硕,刘俞.基于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12).
[5]刘野,崔宝秋.高职院校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实践与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5):158-160.
编辑 马燕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030.htm